馬丁·路德·金誕辰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個牧師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名教師,從小教育他平等與正義的理念。金博士從15歲開始在摩爾豪斯學院學習社會學,隨後進入克拉澤神學院攻讀神學,最後於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1955年,他開始在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浸禮會教堂任牧師,並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在他的領導下,通過非暴力抗爭成功推動了種族平等與正義。1968年,他因倡導民權被暗殺,去世時年僅39歲。美國政府為表彰他的貢獻,設立了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舉行紀念活動。
王莽稱帝
公元8年1月15日,王莽廢漢朝幼帝劉嬰,自稱皇帝,建立新朝,並改元始建國。王莽是西漢末年的外戚,以改革著稱。他試圖恢復周朝的井田制度,推行土地國有化,限制富豪擁有土地和奴隸,並改革貨幣制度。然而,這些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民怨沸騰,最終在民變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下,新朝在23年覆滅。王莽被起義軍殺害,他的改革雖具理想性,但實施過程中的不切實際成為歷史教訓。
蓋叫天逝世
蓋叫天(原名張英傑),1888年出生於河北高陽縣,是中國京劇界的傳奇人物。他專攻武生,創立了「蓋派」藝術,尤以飾演武松聞名,被譽為「江南活武松」。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打虎》、《獅子樓》、《快活林》等,這些劇目至今仍是京劇武生的重要保留劇目。1934年,蓋叫天在一次演出中不慎摔斷腿,但他仍然堅持完成演出,展現了藝術家的敬業精神。1971年1月15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法國作家莫里哀誕辰
1622年1月15日,法國喜劇大師莫里哀出生於巴黎。他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因酷愛戲劇而放棄繼承父業,專心從事創作與表演。莫里哀以犀利的諷刺和對人性的洞察著稱,他的作品如《吝嗇鬼》、《偽君子》、《太太學堂》等揭露了社會的虛偽與不公。他創辦的「光耀劇團」在法國巡演多年,最終獲得路易十四的支持,成為皇室劇團。1673年,莫里哀在演出《沒病找病》時因病去世,享年51歲。
上海饑民反抗運動
1916年1月15日,因遭受天災導致糧食減產,上海南匯縣饑民反對官府徵收屯田款及清丈沙田,數百人上街示威,並要求富戶捐糧救濟。此舉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參與人數迅速增加至數千人。清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造成多名平民死傷。這場運動反映了晚清農村的深層矛盾,也成為近代史上民眾抗爭的典型事件之一。
《布達佩斯協定》簽訂
1877年1月15日,俄羅斯與奧匈帝國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簽署協定,達成了對抗土耳其的合作意向。奧匈帝國承諾在即將到來的俄土戰爭中保持中立,作為交換條件,俄羅斯同意奧匈帝國控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然而,戰爭結束後,雙方因利益分配問題產生矛盾,這一協定成為後續巴爾幹衝突的伏筆。
伊莉莎白一世加冕
1559年1月15日,伊莉莎白一世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成為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女王。在她的統治下,英格蘭迎來「伊莉莎白時代」,這是英國文藝復興的高峰期,也是國家走向強盛的重要階段。伊莉莎白推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國國教會,並成功抵禦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入侵,奠定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基礎。
烏干達政變
1971年1月15日,烏干達軍隊參謀長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總統奧博特的政權。阿明執政後,實行高壓統治,迫害異議人士,導致數十萬人喪生。他的極權統治持續了八年,最終在1979年被坦桑尼亞支持的烏干達反政府軍推翻。阿明流亡海外,直到2003年在沙特阿拉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