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虎記者會:回國是公民的權利
2010年2月2日,因八次嘗試回國遭拒、滯留東京成田機場露宿91天的上海維權人士馮正虎,在日本成田機場內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結束抗議活動,並計劃於中國新年前回國。記者會吸引了來自日本、歐美及港台等地的近百家媒體
馮正虎表示:「我已經三個月沒洗澡了,進入日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剪頭髮、洗澡;回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探望90多歲、身在養老院的母親」他強調,「回國是公民的權利,而不是上海當局的恩賜」不過,他未透露確切的回國日期,只表示:「入境日本後再決定」
1421年 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朱棣推動遷都 北京成為政治中心
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應天府),並曾計劃將都城設於鳳陽、開封或西安等地然而,由於地理條件與戰略考量,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1403年,朱棣將北平改稱「順天府」,並開始規劃為都城1406年,他下令興建北京宮殿,經過十多年的修建,1421年2月2日,北京正式成為明朝的都城此後,北京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並影響至今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二戰轉折點)
蘇軍徹底殲滅德軍 決定戰爭走向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也是德軍戰爭計劃的重大轉折點蘇德雙方共投入超過200萬兵力,在嚴寒與激戰中,蘇軍最終圍殲了被困城內的33萬名德軍,並俘虜超過9萬人
此戰的勝利不僅粉碎了德軍的進攻勢頭,也極大提振了盟軍士氣,為之後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1958年 「大躍進」運動正式展開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 宣揚「超英趕美」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我們的行動口號——反對浪費,勤儉建國》,正式提出「全國大躍進」口號這場運動鼓吹「畝產萬斤」、「十年超英、十五年趕美」,各地掀起大煉鋼鐵、人民公社等極端政策然而,這場大規模運動最終導致嚴重的經濟崩潰,並造成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
1895年 日軍佔領威海衛
甲午戰爭失利 清軍節節敗退
1895年1月,日軍發動對清朝北洋水師最後的攻勢,從南北兩路進攻威海衛1月30日,日軍佔領南岸炮臺,2月2日又攻下北岸炮臺,清軍防線全面崩潰,北洋艦隊最終覆滅此戰直接導致清政府被迫簽署《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並付出鉅額賠款
英國哲學泰斗 羅素逝世
貢獻遍及哲學、數學與社會思想
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逝世,享年98歲他在哲學、數學、社會學等領域均有卓越貢獻,著有《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等經典作品1950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在倫理學與自由思想上的貢獻
門捷列夫逝世(1907年)
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奠基者
1907年2月2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逝世他於1869年發現化學元素週期律,並編制元素週期表,為現代化學奠定基礎其預測的鍺、鈧、鉀等元素在後來被證實,進一步確立了他的科學地位
1912年 清朝肅親王逃離北京
滿清皇族尋求日本庇護
1912年2月2日,清朝肅親王善耆喬裝商人,借日本駐華使館保護,秘密搭乘火車北上旅順當時,清廷已岌岌可危,而善耆一直試圖依靠日本勢力扶植滿洲獨立政權但最終,清廷滅亡,日本的滿洲計劃也未能實現
2009年 日本淺間山噴發
火山灰飄進東京
2009年2月2日,日本淺間山發生火山噴發,岩漿與濃煙直衝天際,導致東京地區都受到火山灰影響幸運的是,這次噴發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讓當地居民高度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