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宣言的發表
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士·門羅以咨文形式向國會發表了「門羅宣言」,這一重要外交政策聲明奠定了美洲事務的基本原則。門羅宣言明確表態,反對歐洲列強干涉美洲大陸國家的內政,並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宣示美洲國家的自主權與獨立性。
門羅宣言的核心思想是確立美洲大陸為「非殖民化地區」,同時警告歐洲國家不得再試圖擴張勢力範圍。該政策的提出極大地增強了美國的國際地位,也為美洲國家的團結與獨立提供了精神支持。
鎮南關起義爆發
1907年12月2日,革命先驅黃明堂與關仁甫率領鄉勇80餘人,攜帶42桿快槍,突襲廣西鎮南關的三座炮台,發起了鎮南關起義。起義期間,革命軍在孫中山的策劃下進行多次突擊,但因彈藥耗盡且外援受阻,最終於12月8日撤退至安南。
此次起義雖未成功,卻揭示了反清革命的決心與勇氣,為日後的辛亥革命積累了寶貴經驗,也點燃了更多反清運動的星火。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
1908年12月2日,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成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此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危,慈禧在10月20日緊急頒布懿旨,指定溥儀為皇位繼承人,並召他入宮。
登基典禮當天寒風凜冽,溥儀被父親、同時也是攝政王的醇親王載灃抱上高大的皇座。面對繁複的禮儀和壓迫的氛圍,溥儀大哭不止,掙扎著喊道:「我不挨這個,我要回家!」父親跪在皇座下,滿頭大汗地安撫他:「別哭,快完了。」然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禮依舊漫長,溥儀的哭聲響徹大殿,場面令人感到悲涼而無助。這場典禮給在場官員留下深刻印象,許多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暗示著清朝即將步入末路。
周口店發現中國猿人頭蓋骨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北平西南郊周口店龍骨山洞中發現了一塊保存完整的中國猿人頭蓋骨化石,這一發現震驚學術界。頭蓋骨的年代可追溯至數十萬年前,是研究人類起源與進化的重要證據,證明了中國早期人類的存在和活動。
此後,周口店遺址進一步出土了大量化石與石器,成為世界聞名的古人類學研究基地。這一發現被譽為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為探索東亞地區人類的演化進程提供了關鍵資料。
「威爾斯王子號」沉沒
1941年12月2日,日本海軍在馬來半島海域發動突襲,成功擊沉英國東洋艦隊的主力艦「威爾斯王子號」。這艘戰艦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象徵性力量,其沉沒對盟軍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得知消息後形容這是「整場戰爭中所受的最大打擊之一」。此次行動也顯示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海軍實力,對戰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首次成功的原子裂變
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內,由A·H·康普頓領導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受控的核裂變鏈式反應。這項實驗標誌著核能開發的開端,也為原子彈的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次實驗在芝加哥大學一個臨時搭建的反應堆內進行,代號「芝加哥1號」。科學家們在精確計算和嚴密控制下,使鈾-235進行了受控裂變,釋放出穩定的能量。這一突破性的成就開啟了核能應用的新時代,對世界能源和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成立
1971年12月2日,位於阿拉伯灣地區的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阿治曼和烏姆蓋萬六個酋長國正式宣佈成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幾個酋長國在英國結束對該地的保護條約後,迅速聯合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選定阿布扎比為首都。
UAE的成立象徵著該地區進入現代化發展的新時代,各酋長國之間以聯邦制形式運作,協同推動經濟與基礎建設的發展。自此,該國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的經濟與能源中心。
桑坦德發現世界最古老神廟
1981年12月2日,美國與西班牙考古學家在西班牙桑坦德附近一座山洞內發現了一座距今約14,000年的石器時代神廟。神廟內部結構保存完整,中央放置了一塊1.8米長的巨型祭祀板,旁邊擺放著獨特的石雕頭像。
石雕頭像融合了人面與動物面特徵,雕刻精細,反映出早期人類對宗教與自然力量的崇拜。洞內還出土了葬禮祭品與動物遺骸,表明這一地區的宗教信仰可追溯至數萬年前。這一發現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史前文化的研究。
港島補選: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
2007年12月2日,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結果揭曉,泛民主派候選人陳方安生以17.5萬票的優勢勝出,擊敗親共陣營候選人葉劉淑儀的13.75萬票。此次補選被稱為「世紀之戰」,不僅是兩位政治重量級人物的直接對決,更是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正面較量。
面對葉劉淑儀背後龐大的資源支持,包括最大親共政黨民建聯全力助選,陳方安生以「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為訴求,展開一系列街頭拉票活動。她在競選期間反覆呼籲選民:「每一票都至關重要,投票率越高,我贏的機會越大!」結果的揭曉不僅鞏固了泛民主派的支持基礎,也被視為香港市民對民主訴求的堅定表態。翌日,陳方安生乘坐開篷車在港島區謝票,向支持者致以感謝,象徵民主陣營的一次重要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