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教育合作的開端
1907年12月3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年度咨文中提議將部分庚子賠款用於資助中國學生赴美深造,促進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倡議促成了後來的「庚款留學」,成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常德會戰
1943年12月3日,日軍攻佔湖南常德,此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日軍集結4個師團發起攻勢,目標是削弱中國的國防力量。國民政府調集援軍展開反攻,最終於12月8日收復德山,日軍撤離常德。常德會戰的勝利振奮了中國軍民士氣,也向國際展示了中國的抗戰決心。
冷凍精子人工授精首次成功
1953年12月3日,衣阿華大學科學家首次利用冷凍精子進行人工授精並成功受孕,標誌著生殖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這一技術的成功為後來的試管嬰兒、保存精子樣本,以及幫助患有不孕症的夫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澳門「一二·三事件」
1966年12月3日,澳門爆發「一二·三事件」,起因是氹仔坊眾學校為擴建校舍申請未果後進行施工,遭到海島市行政局派員阻止,引發警民衝突,最終演變為大規模示威。 12月3日中午,數千名親北京群眾包圍總督府,警方驅散人群時使用催淚彈和水炮,造成至少8人死亡、200餘人受傷。事件後,澳門親北京社團對澳葡政府施壓,中共也對澳門周邊加強軍事部署,迫使葡萄牙政府向中國政府及澳門居民正式道歉,並接受賠償要求。這場事件使澳門的華人社會進一步掌控當地事務,成為中葡關係的重要轉折點。
印度與巴基斯坦戰爭
1971年12月3日,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第三次戰爭。印度發動全面進攻西巴基斯坦,同時支援東巴基斯坦的分離主義勢力。經過數週激烈戰鬥,東巴基斯坦在12月16日宣布獨立,成為今日的孟加拉國。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也造成數十萬人傷亡和流離失所。
世界協調時間取代格林威治時間
1979年12月初,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無線電行政大會上,國際社會通過決議,用「世界協調時間」(UTC)取代傳統的「格林威治時間」作為國際標準時間。 格林威治時間以地球自轉為基礎,但地球自轉並非絕對穩定,每年因自轉軸的偏移和極移效應產生約一秒鐘的誤差。相比之下,世界協調時間基於原子鐘精確校正太陽時間的偏差,成為全球通信、航空、航海等領域的時間基準。該決議的通過提高了國際時間標準的精確性與一致性。
印度博帕爾毒氣外洩事故
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一家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工廠發生毒氣洩漏事故,釋放出大量甲基異氰酸酯(MIC)氣體,造成超過2500人死亡,12萬人不同程度受害。此次事件被譽為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暴露出跨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運營中的管理和監控漏洞,也引發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討論。
澳大利亞新總理陸克文宣誓就職
2007年12月3日,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陸克文(Kevin Rudd)正式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總理,結束了前總理霍華德長達11年的執政時期。在堪培拉的就職儀式上,陸克文和他的內閣29名成員一同宣誓。他的執政計劃包括撤回澳洲駐伊拉克軍隊、簽署《京都議定書》以應對氣候變化,以及重振澳大利亞經濟。這一轉變標誌著澳大利亞政局的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