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強震,災情慘重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當地歷史上最強烈的7級地震,震中位於首都太子港附近。這場地震導致大量建築倒塌,包括總統府和多個政府機構,數以萬計的民宅變成廢墟。地震後,太子港遍地屍體,損毀的基礎設施導致電力和通訊完全中斷。官方估計死亡人數可能高達10萬人,數十萬人無家可歸,整個國家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
1949年1月12日,埃及和以色列在希臘羅得島展開停戰談判,最終簽署停戰協定,標誌著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正式結束。這場戰爭始於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聯軍試圖推翻新生的以色列國,但最終戰敗。此次戰爭使以色列擴大了其領土,並促使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落入阿拉伯國家的掌控,為此後的中東地區局勢埋下了長期矛盾。
蘇聯與盟軍東西夾擊,德國陷入敗局
1945年1月12日,蘇聯紅軍對德國展開大規模東線反攻,突破德軍防線並快速推進,五天內攻佔華沙,之後直逼柏林。同時,西線的盟軍越過萊茵河進攻魯爾工業區,東西兩線的協同作戰加速了德國的崩潰。面對如此猛烈的攻勢,德國再無力挽回敗局,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接近尾聲。
張之洞提倡機器制茶
1901年1月12日,《申報》刊登了張之洞的一篇札記,勸導中國商人採用機器加工茶葉以提升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張之洞指出,印度和歐美國家的茶業迅速發展,機器制茶的效率和成本優勢不可忽視。如果中國不加以改進,將逐漸喪失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清同治帝載淳病逝
1875年1月12日,清朝同治皇帝載淳因天花病逝,年僅19歲。同治帝的去世使慈禧太后進一步鞏固了其權力,並推動了年僅4歲的光緒帝即位。這一事件深刻影響了清朝後期的政治格局。
阿加莎·克莉絲蒂辭世
1976年1月12日,英國著名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莉絲蒂去世,享年85歲。她一生創作了超過80部作品,其中包括《尼羅河上的慘案》和《東方快車謀殺案》等經典推理小說,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她的作品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20億冊,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香港海員大罷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員工會發動大規模罷工,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待遇。罷工吸引了6,500名海員參與,香港沿海航運幾乎完全癱瘓。這次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顯示了工人組織的力量。
波音747首次橫越大西洋
1970年1月12日,波音747完成首次橫越大西洋的商業飛行,從紐約起飛到達倫敦,耗時6小時15分。這一創舉標誌著航空運輸進入大規模、長距離運行的時代,為航空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德國戰犯赫爾曼·戈林出生
1893年1月12日,納粹德國高級官員赫爾曼·戈林出生。他在納粹政權中擔任空軍總司令和經濟計劃負責人,是希特勒的得力助手。二戰結束後,他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因戰爭罪被判處絞刑,但在行刑前服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