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1日)

袁世凱稱帝

1915年12月11日,各省國民代表共1993人召開國體總票會議,全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在接到推戴書後,最初表示「另行推戴」,聲明自己才德不足,不願輕易接受。然而,當日下午,參政院再次召開會議,通過第二次推戴書,並於當晚呈送袁世凱。12日清晨,袁世凱發表申令,表達對國民推戴的深感責任,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己無法推卸振興國勢、刷新政治的重任。他強調雖有才德不足的憂慮,但為「救國救民」,不得不接受皇帝之位,希望藉此振興國勢,造福億兆百姓。

威斯敏斯特法案通過

1931年12月11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確立英國與各自治領之間的關係。該法案規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愛爾蘭在內的自治領成為英聯邦內自由和平等的國家。各自治領與聯合王國共奉英王為國家元首,但在內政外交上享有完全自主權。此後,自治領議會與英國議會平起平坐,英國通過的法律須經自治領批准才能適用,自治領也有權修改或廢除帝國議會通過的舊法案。《威斯敏斯特法案》成為現代英聯邦的法律基石,被譽為《英聯邦大憲章》,為英聯邦成員國的平等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李洪志參加東方健康博覽會

1993年12月11日至20日,李洪志先生率領弟子參加了北京東方健康博覽會,並擔任博覽會組委會成員。在此次博覽會上,李洪志及其弟子的氣功展示吸引了大量觀眾和專家。他在大會中進行多場演講和示範,並贏得廣泛好評。會後,李洪志被授予博覽會最高榮譽「邊緣科學進步獎」、大會「特別金獎」,以及「受群眾歡迎氣功師」的稱號,成為當時氣功界備受矚目的人物。

佛萊明發現青黴素獲諾貝爾獎

1945年12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佛萊明因發現青黴素而與同伴哈瓦德·富羅裡和艾倫斯特·傑恩共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開啟了抗生素時代,極大地改變了醫學史。它被廣泛用於治療細菌感染,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佛萊明的研究不僅推動了微生物學的發展,也對現代醫療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醫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錢學森誕辰

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於上海。他幼年隨父親遷至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隨後獲清華大學公費留學資格,赴美深造,並於1939年取得航空和數學博士學位。在美期間,錢學森與同事合作完成了《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地地導彈與探空火箭的理論研究奠定基礎。此外,他還提出了高超音速流動理論,對空氣動力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索爾仁尼琴誕辰

1918年12月11日,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出生。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揭露蘇聯極權體制的作品中。1962年,他因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而聲名鵲起,這部作品以真實的筆觸描寫了蘇聯勞改營的生活。1970年,他因對文學自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未親自領獎,擔心無法返回蘇聯。1973年,他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島》在巴黎出版,引起全球轟動。該書系統揭露了蘇聯勞改營的殘酷真相,成為反極權文學的經典。索爾仁尼琴於1974年被驅逐出境,先後流亡瑞士和美國,直到1990年獲俄羅斯聯邦國家文學獎後才返回俄國。

日本內閣通過《二十一條》

1914年12月11日,日本內閣通過了對華交涉案,即「二十一條」。該提案試圖擴大日本在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包括控制山東權益、壓制中國軍事和經濟自主等內容。「二十一條」的提出加劇了中日矛盾,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也引發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與抵制。

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1936年12月11日,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該著作針對經濟蕭條提出新理論,認為當總需求不足以吸收社會全部生產時,經濟將陷入停滯。凱恩斯主張政府應採取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包括增加貨幣投放、降低利率及擴大公共支出,以刺激投資和消費。他的理論不僅改變了經濟學界的傳統思維,還為後來的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了理論依據。

唐代長安遺址發掘

1961年12月11日,考古學家在陝西西安發掘出唐代長安城遺址。作為唐朝的首都,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遺址揭示了長安城的外郭城、皇城與宮城三大部分結構,其中外郭城的周長超過70里,比今日西安城大五倍以上。此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大明宮遺址,包括宏偉的麟德殿與含元殿,以及宮內亭閣、水渠等建築遺跡。長安城遺址的發掘,展示了唐代政治、文化與建築的繁盛,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南北韓首度定期通車

2007年12月11日,南北韓邊界迎來分裂半世紀以來的第一次定期貨運列車通行。這趟貨運列車跨越南北軍事分界線,由南韓汶山駛入北韓鳳洞。南韓統一部發言人指出,此次列車運行象徵南北合作的新開端,未來或將服務一般旅客,為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帶來希望。

阿爾及利亞炸彈攻擊

2007年12月11日,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發生兩起嚴重炸彈襲擊事件,共造成至少6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一枚炸彈炸毀了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的辦公大樓,另一枚則在最高法院外襲擊了一輛載滿大學生的巴士。這起攻擊事件震驚國際社會,聯合國譴責暴力行為,呼籲阿爾及利亞政府加強安保措施,保障民眾安全。

錢學森
袁世凱
青黴素
凱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