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俗-儀式慶典

什麼是禮斗?

禮斗,又稱「拜斗」、「斗法」、「朝真禮斗」,是道教中一項深具意義的宗教儀式。主要目的在於透過禮拜北斗七元星君,祈求消災解厄、增福延壽、轉運護命。此法流傳至今,不僅見於道觀科儀,也廣泛運用於民間信仰與命理改運之中。

禮斗的歷史起源

根據道教經典記載,禮斗儀式源自漢朝永壽元年(西元155年)。太上老君因憫念眾生多遭災厄煩惱,於正月初七日降臨四川鶴鳴山,傳授張道陵(即張天師)「禮斗解厄延生法」。這套法門後來由張天師發揚,成為正一道中重要的修煉與施法方式。

禮斗的主要對象是北斗七元星君,又稱「北斗七真君」,他們主管人的壽命、禍福、官祿與命數。故道教有「拜斗消災、禮斗延壽」之說。

北斗七星與星君名號

北斗七星在中國天文與道教中地位崇高,七星各有職司,對應人間運勢與性命:

  1. 貪狼星君(天樞)——主官祿名聲
  2. 巨門星君(天璇)——主災厄疾病
  3. 祿存星君(天璣)——主財富田宅
  4. 文曲星君(天權)——主學業文運
  5. 廉貞星君(玉衡)——主權力地位
  6. 武曲星君(開陽)——主兵事與事業
  7. 破軍星君(搖光)——主衝突與破局

除了七元星君,道教亦禮拜「輔弼二星」與「三台星君」,合稱「九皇大帝」。

禮斗壇的設置與象徵

在正式進行禮斗法會前,須設置「斗壇」,其結構蘊含豐富宇宙哲理與五行象徵:

  • :斗形圓而中空,象徵「天圓地方」、「諸天星宿」。
  • :代表萬物的根本、生生不息的星辰之氣,象徵「宇宙有數,萬象含生」。
  • 五種法器
    • :照見真性,驅除邪魅
    • :斬除煩惱,破除災厄
    • :去除惡緣,斷煞祟
    • :衡量善惡,裁定功過
    • :象徵法度與天地尺度
  • 油燈:置於斗中心,點燃後須長明不熄,象徵元辰光彩、生機無窮。
  • 七盞斗燈:依斗形排列,對應北斗七星之位,強化星君感應。
  • 供品:如淨水、香花、果品、淨茶等,表達敬意與供養。

禮斗儀式流程

禮斗儀式可簡可繁,常見流程包括:

  1. 齋戒沐浴:參與者須齋戒潔身,以示敬慎。
  2. 設壇安燈:依斗形擺放七盞燈,並安置米斗與法器。
  3. 誦經祈禱
    • 誦《北斗真經》、《延生寶懺》或《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 念誦七元星君名號、出生年月日、姓名,求星君護佑
  4. 上疏文疏章:由道士或主持人書寫表文,上達天庭,陳述所求。
  5. 禮拜斗君:伏首跪拜,祈願消災延壽、改運護身。
  6. 焚燒疏文與送神:結束後焚疏送神,儀式圓滿。

禮斗的現代意義

在現代,道教禮斗依然廣受信眾敬重。許多人於本命年或運勢低迷時,會前往宮觀禮斗,祈求順遂平安。也有些人委託道士於農曆初三、二十七(傳為星君降臨日)舉行法會,以收祛病除災、補運延壽之效。

不論信仰背景如何,禮斗所傳遞的宇宙觀、五行哲理與尊天敬神的心念,仍有其文化價值與心靈撫慰作用。

北斗七星
輔弼二星
三台星君
九皇大帝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