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一個重要的掃墓祭祖日,許多人會利用這天祭拜先人、踏青郊遊。然而,清明節本身的文化內涵,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明確的。
佛教認為,宇宙的形成與變遷並非由某位神明決定,而是因果法則(業力)所驅動。在佛陀時代,有弟子曾問及宇宙如何產生,佛陀回答:「不可思議
玉藻前(たまものまえ)是日本傳說中由白面金毛九尾狐變化而成的絕世美女。據說她出現在平安時代末期、鳥羽上皇院政時期(1129年-1156年),因才智出眾、容貌傾國,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女」與「日本第一才女」。
每逢清明,細雨綿綿,正如詩中所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反映了古人對清明時節天氣特徵的觀察。然而,這一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地區,因為北方地區春雨較為稀少,被稱為「春雨貴如油」。那麼,清明時節為何總是多雨呢?
文昌帝君,又稱文昌梓潼帝君、文昌君,是道教掌管文運與世人科舉考試的神祇。其全稱繁多,道教典籍中曾稱其為:
滑瓢(ぬらりひょん)是日本傳說中的妖怪,常見於百鬼夜行的故事之中。其外貌如同一位衣著華貴的老紳士,身穿精緻的和服,但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光禿而突出的後腦勺。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可能對全國各地的道教廟宇名稱有所疑惑,例如北京的白雲觀、武當山的玉虛宮、長春的長春觀、陝西的樓觀台等。為何有些道教建築稱為「宮」,有些則稱為「觀」?這其中蘊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與歷史演變。
在中國,土地廟隨處可見,無論是村落、城鎮還是城市,每個地方幾乎都能找到土地公的神壇。這種現象不僅與土地公的職能有關,更與明太祖朱元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龍在中華文化中一直是神聖與尊貴的象徵。無論是皇權的象徵,還是百姓心中的祥瑞之兆,龍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農曆二月二這一天,被稱為“龍抬頭”,正是百姓借由各種儀式和美食,迎接春耕、納祥轉運的重要節日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亦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午月結束,未月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每年公曆7月6日至8日之間交節。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是閩南、潮汕與台灣地區最受尊奉的生育女神,主管婦女的懷孕與生產,並被視為不孕婦女與孕婦的信仰寄託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不僅承襲了先秦哲學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還融合了對天地運行、宇宙結構的獨特理解,形成了完整的宇宙觀。
延平王(閩南語:Iân-pêng-ông)是南明永曆帝於1655年敕封給鄭成功的郡王爵位,名稱源自延平府[1]。鄭成功於1662年攻佔台灣不久後猝逝於承天府安平鎮,隨後其子鄭經繼承王位。
佛教誕生於公元前5-6世紀的古印度,最初是由釋迦牟尼佛創立,後來經歷數百年的發展與演變,逐漸形成不同的流派。隨著佛教向世界各地傳播,它被分為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轆轤首(日文:ろくろくび)是日本傳統妖怪之一,以能夠自由伸縮的長頸為特徵,通常以女性形象出現。在江戶時代的妖怪文化中,轆轤首被描繪成一種夜間活動的妖怪,白天時與普通人無異,夜晚則顯露出妖異本性。
茨木童子(日語:茨木童子/いばらきどうじ Ibaraki-dōji),又稱「一條戻橋之鬼」或「羅生門之鬼」,是平安時代傳說中的妖怪,為大江山鬼王——酒吞童子的最強部下。
酒吞童子(日語:酒呑童子/しゅてんどうじ,Shuten-dōji),又稱酒顛童子、酒天童子、朱點童子,是日本最著名的鬼怪之一,與白面金毛九尾狐、大天狗並列為「日本三大妖怪」。
青鷺火(あおさぎび、あおさぎのひ)是一種在日本夜間目擊的神秘自然現象,指的是夜鷺在黑暗中發出青白色亮光的情形。這種現象在日本民間傳說中與妖怪、神秘火焰有關,也被稱為「五位の火(ごいのひ)」
西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終身獨裁官」凱撒大帝在元老院會議上遭到一群元老的刺殺,歷史上稱這一天為「三月十五日之變」(Ides of March)。
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正式發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並決定收回天津與漢口的德國租界。此外,北京政府還宣布停止向德國支付所有賠款與欠款,強調中國有權收回被列強強占的土地與資產。
1940年3月13日,蘇聯與芬蘭在莫斯科簽訂《莫斯科和平條約》,正式結束長達三個多月的冬季戰爭(Winter War)。這場戰爭始於1939年11月30日,蘇聯以列寧格勒距離芬蘭邊境過近為由,要求芬蘭割讓部分領土並進行領土交換
2010年3月11日,台灣法務部長王清峰因堅決主張廢除死刑,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彈。當晚10點左右,她向行政院長吳敦義口頭請辭。3月12日上午,吳敦義正式批准其辭呈,並由政務次長黃世銘代理法務部長一職。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憑藉權謀與軍事實力,在推翻清朝的同時,也成功讓自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將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舉行正式就職典禮。
1932年3月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在洛陽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二中全會,會議中決議推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