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義和團運動擴大,法國神父樊國梁於5月19日請求派兵保護教會。5月26日至31日,各國駐華使團會議決定調派少數衛兵(每館不超過30人)進入北京保護使館,清政府最終同意。
1940年5月16日,中國抗日名將張自忠在湖北宜城十里長山前線,率部力戰日軍,最終壯烈殉國。 他臨終前對士兵大喊:「沒有子彈,用刺刀;沒有刀,用石頭;最後用牙咬,也要堅持與敵人拼!」此役顯示出他堅決抗戰、英勇無畏的精神。
1904年5月15日,清政府致函瑞士紅十字會,正式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聯約。5月24日,撥款10萬兩白銀作為創會經費。在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拒絕承認中國人道船隻的紅十字地位,引發國內不滿。
1991年5月12日,上海市佛教界舉行靜安古寺大雄寶殿及釋迦牟尼玉佛座像的開光典禮。靜安寺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公元247年),歷史悠久,但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當日儀式象徵其重獲新生。
1901年5月10日,革命志士秦力山、沈雲翔、吉翼輝於東京創辦《國民報》雜誌,旨在「喚起國民精神」,倡導自由、平等與人權,宣傳反清革命。該刊雖於當年8月休刊,卻在中國近代思想啟蒙運動中留下深刻足跡。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政府被迫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這一事件被譽為「五九國恥」。該要求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引發全國範圍的抗議活動,特別是在學生群體中,掀起了愛國運動的高潮。這場外交屈辱成為後來五四運動的重要導火索,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反帝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