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北港武德宮的舊址曾是間中藥行,當時的屋主小孩曾被黑影嚇到,甚至有人在睡夢中感覺被壓或掐,最終被迫搬家。這座廟的創辦人陳茂霖原為雲林縣水林鄉的中醫師,1955年在北港設立保生堂中藥舖(現為德昌中藥行)。1961年前後,他的妻子突發怪病昏迷,經多方求醫無效後,他轉而尋求宗教幫助。

1963年,新港東興廟池府千歲出巡北港時,乩身指示陳茂霖的住宅內有「內神」,並建議在牆上貼紅色「財」字以解妻子的病。陳茂霖依指示設香爐供奉,隨後妻子病癒。1970年,他透過扶乩得知該「內神」為武財神趙公明,且其神尊曾在道光年間由山東琅琊迎請至此。因時空變遷,神尊被埋於陳茂霖的住宅下,後人改建不敬,神靈顯現卻被誤認為鬧鬼。

遵照指示,陳茂霖雕塑金身,並將神尊供奉於自宅,命名為「武德宮」。1976年,他開始雕刻分靈神尊,第一批共十三尊,稱為「十三天尊」。1978年,因信徒眾多,陳茂霖決定遷建新廟,並在甘蔗田找到「天鵝孵蛋寶穴」。新廟於1980年落成,成為台灣首間五路財神廟。

2010年代,北港武德宮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財神廟。2013年舉行「建成祈安三朝清醮」,2014年則舉行百年大醮,並拍攝《聖跡十三天尊》紀錄片。2016年12月,為感念新港東興廟的恩情,武德宮捐款360萬元協助其擴建。2022年,武德宮與政治大學合作進行扶鸞文化研究,斥資上百萬元,計劃為期近5年。

特色

北港武德宮保留了傳統的問乩儀式,神明透過鸞生在儀式中寫下藏頭詩,句首為「天官武財神」。信徒可在每月農曆初一、初四、初七的下午前往外壇免費問事;內壇則專注於廟務相關的諮詢。此外,武德宮的金紙全部由竹材製作,質地較為粗糙,但燃燒時不會產生黑煙。

2017年5月,北港武德宮更引入了機器人Pepper作為導覽員,為信徒提供更現代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