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台北市文昌宮,又稱雙連文昌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生西路45巷9號,是當地著名的文昌帝君廟。根據廟方記載,其源起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一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商人攜帶文昌帝君神像渡海至臺灣,後因故返回中國大陸,將神像安置於雙連地區的樹林中。神像被一名老婦發現後,地方耆老判定為文昌帝君,於是由熱心人士共同迎回,並為其建廟。相傳許多前來祈求功名者如願以償,因此信徒絡繹不絕。1960年春,廟宇進行了擴建。

在台北捷運淡水線興建期間,廟宇因工程規劃面臨遷移挑戰。時任台北市市長吳伯雄特別批准,允許廟方遷至民享公園,但限制新建廟宇的面積不得超過三坪。然而,1987年,廟方曾建議遷建至捷運局計畫的行政大樓廣場,但未獲允許。

1992年,文昌宮於民享公園西側開始興建超過三坪且達三層樓高的廟宇,引發部分居民的投訴。居民表示公園遊樂設施被拆,廟會活動影響周遭環境,甚至出現賭博和違建問題。此事引發台北市建管處和市議員介入,廟方最終獲得保留,但過程中爭議不斷。

捷運淡水線雙連站啟用後,廟旁巷道成為當地市場,攤販聚集,形成繁忙的市井景象。如今,文昌宮依然是雙連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其特色建築和文化故事吸引了眾多信徒與遊客。此外,廟內還設有高施傳銅像,彰顯其歷史意涵與地區文化的深厚連結。

祭祀活動

台北市文昌宮的主神是文昌帝君,其神像佩戴象徵皇帝的冕冠。據廟方表示,他們曾前往文昌帝君信仰起源地四川,查訪歷史資料後得知文昌帝君已被追封為「玉皇大帝之下、萬神之上」。因此,返回臺灣後將原本象徵王侯的冠帽更換為皇帝冕冠,以彰顯其尊貴地位。

此外,廟內還供奉「五文昌」中的魁斗星君、朱衣星君,以及關聖帝君。其中,魁星的神像是從四川七曲山大廟請回,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廟方建議考生在參拜時準備寓意吉祥的祭品,如代表聰明的青蔥、勤學的芹菜、象徵好彩頭的菜頭、文思泉湧的礦泉水、沾貴氣的桂花葉、吉利的桔葉,以及象徵包中的粽子。廟方志工還叮囑,祭品應炒來食用,但不要與肉圓或雞蛋同炒,以免違背傳統習俗。

每年,文昌宮會在春季(農曆二月初三至初五)與秋季(農曆九月十四至十六)舉行「平安禮斗」儀式,並在重大考試(如高中學測)前三天舉辦「光明禮斗法會」,祈求考生順利金榜題名。此外,廟方在農曆十一月中旬開始接受次年點燈祈福的登記,為信徒提供一個全年祈福的平台,吸引許多考生和家長前來祈願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