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俗-儀式慶典

為什麼要在機器上放乖乖

乖乖文化指的是在機械設備旁擺放零食「乖乖」,這是臺灣特有的一項文化。此文化源於將乖乖的名稱「乖乖」解讀為「讓設備乖乖運作」,因此信徒相信這樣的擺放方式能促使設備順利運行。乖乖文化有幾個主要規則:零食乖乖必須保持有效期,避免隨意移動(僅在接近過期時需要更換),外包裝必須為綠色(黃色或紅色包裝可能會帶來反效果),而且無論如何都不能打開乖乖來食用。這種文化影響下,乖乖成為少數可被帶入機房的食物,廣泛應用於工廠生產線、電腦主機、機房、加護病房、資料中心、提款機、警消單位、各式車輛、售票機和人造衛星模型等場所。

文化影響

乖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8年,以生產餅乾和玉米膨化零食為主,其中的「乖乖」是一款玉米膨化產品。最早在2008年之前,已有報導記錄將乖乖放置在機械設備旁以祈求設備順利運作的觀念。這一觀念曾於2021年被英國BBC報導,並成為臺灣資訊業中的不成文規矩,逐漸擴展至其他領域。乖乖被放置在電腦主機、提款機、售票機、控管系統、收費站、口罩製造機等設備內,以及電算中心、社會局、永續建築、派出所、醫院、護理站、家暴和性侵害防治中心辦公室、剪接室、劇院、戶政事務所和國家考試試場等場所。這項文化也使乖乖成為極少數可以帶入一般禁止飲食的機房的食物。

規矩

擺放乖乖有一定的講究,外包裝必須是綠色(奶油椰子口味),以符合機器運行時的綠色燈號。黃色或紅色包裝被認為可能有反效果,例如在2017年5月,財政部試圖使用乖乖來改善因流量過大而運作緩慢的系統,但因使用了黃色包裝而受到批評。乖乖公司則有自己的理論,綠色包裝用於保佑設備運行無礙,黃色包裝象徵錢財,受金融業和銀行業歡迎,紅色包裝則表示愛情,會在情人節或母親節推出限量商品。

此外,乖乖的儲存期限和包裝狀況也需注意,過期或包裝破損的乖乖需立即更換,並避免被蟑螂或老鼠食用。在使用期間,乖乖絕不能被吃掉或更換。時有因吃掉乖乖而發生設備異常或意外事故的報導。

最早記載

「機器放乖乖」的習慣首次公開記載可能出現在2003年的副刊文章《怕當機?來,放一包乖乖》。這篇文章探討了許多電腦降伏的神秘儀式,並提到「台灣許多企業的機房常在伺服器上放上一包乖乖,藉此降低伺服器的故障機率」。這表明,放乖乖的習慣在當時已經存在。根據報導,這一習慣可能在1990年代末期便已經開始流行。2011年的新聞報導《明新機房 供奉乖乖防故障》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明新科技大學電算中心因「謝絕飲食,卻在機器上放置乖乖」而受到報導。受訪的電算中心主任盧先生表示,他從博士班時期起便在研究室擺放綠色乖乖,接任後也在電算中心內繼續這一做法。因此,可以推斷「機器放乖乖」的習慣至少在1998年前就已存在於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