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日是「愚人節」,又稱「萬愚節」,這一天人們可以開各種玩笑來娛樂和愚弄他人。 關於愚人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較廣為接受的一種認為,16世紀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將新年從4月1日改為1月1日
1913年3月25日,孫中山自日本返回上海,與陳其美、居正、戴季陶等革命黨要員齊聚黃興寓所,商討宋教仁遇刺案的對策。孫中山認為暗殺與法律訴訟均不足以撼動袁世凱的地位,唯有快速整合革命力量,先發制人
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尊稱總理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彰他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隨後,國民政府於同年4月1日正式發布全國通令,確立孫中山「國父」的稱號,要求全國上下統一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2010年3月11日,台灣法務部長王清峰因堅決主張廢除死刑,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彈。當晚10點左右,她向行政院長吳敦義口頭請辭。3月12日上午,吳敦義正式批准其辭呈,並由政務次長黃世銘代理法務部長一職。
1923 年 3 月 1 日,孫中山在廣州成立 「大元帥府」,取代非常大總統職位,繼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他聯合段祺瑞、張作霖及西南各省都督,共同對抗曹錕與吳佩孚
1991年2月27日,波斯灣戰爭(海灣戰爭)正式宣告結束,科威特政府成功重新控制首都科威特市。美國主導的多國聯軍發動了為期42天的猛烈空襲,隨後進行100小時的地面戰,迅速擊潰伊拉克軍隊,迫使薩達姆·海珊政權撤軍
2010年,美國聯邦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宣布召回中國製造的迪士尼兒童飾品,包括兩款以《公主與青蛙》為主題的項鏈,總計約5.5萬件商品。這些項鏈因檢測出鎘含量超標,被認為可能對兒童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1912年1月3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共和制為政體的中央政府。當日,各省代表聯合會推舉黎元洪為臨時副總統,並通過孫中山提出的九名國務員名單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誌著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強調共和體制的重要性,並將1912年定為中華民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