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5月15日)

中國紅十字會創立

1904年5月15日,清政府致函瑞士紅十字會,正式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聯約。5月24日,撥款10萬兩白銀作為創會經費。在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拒絕承認中國人道船隻的紅十字地位,引發國內不滿。

此事促使上海紳商沈敦和與多國領事磋商,成立「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又稱「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獲得清廷支持。該會迅速前往東北救援,設立分會,展開難民安置與戰後賑濟工作,為中國紅十字運動揭開序幕。

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1912年5月15日,清末創立的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嚴復出任校長。此舉象徵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新時代,也為後來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奠定思想基礎。

整理黨務案通過

1926年5月15日,國民黨於廣州召開第二屆第二次中央全會,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主要條文包括:

  • 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各級黨部中不得超過三分之一;
  • 不得任職中央部會部長;
  • 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黨;
  • 中共成員須交名單備查;
  • 中共與第三國際之指示,須經兩黨聯席會議審議。

該案最終獲通過,成為日後國共分裂的重要伏筆。

日本「五一五事件」:犬養毅遇刺

1932年5月15日,數名日本青年海軍軍官闖入首相官邸,當時首相犬養毅正坐於和式椅上,尚未開口即遭近距離槍殺。事件導致犬養內閣垮台,標誌日本政黨政治終結,軍部勢力進一步抬頭,法西斯化趨勢加劇。

莫斯科地鐵開通

1935年5月15日,蘇聯首都莫斯科首條地鐵「索科利尼基線」正式通車,全長11公里。這是蘇聯乃至世界最早的地鐵系統之一,以豪華裝飾與雄偉建築風格著稱,被譽為「地底的宮殿」。

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決議解散組織,並於22日對外公佈。此舉乃因應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及各國共產黨政治獨立性提升所作出的調整,象徵列寧式世界革命時代的終結。

《人民日報》創刊

1946年5月15日,中共在晉冀魯豫邊區創辦《人民日報》,初為地方機關報,1948年轉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1949年8月起正式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首任社長兼總編輯為鄧拓,成為日後中共最重要的喉舌媒體。

百萬幹部下放基層

1957年5月15日起,中共中央發起幹部參與勞動運動。配合整風與反右背景,約百萬幹部被下放至農村與工礦企業,意在改進作風、增強與群眾的聯繫。這一政策後續對中國官僚體系與社會結構造成深遠影響。

沖繩歸還日本

1972年5月15日,美日簽署協定正式生效,美國將自二戰以來佔領的沖繩行政權移交日本。此舉標誌沖繩正式回歸日本主權,雖美軍基地仍大規模駐留,但對戰後美日關係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巴基斯坦白沙瓦自殺炸彈襲擊

2007年5月15日,巴基斯坦白沙瓦一間賓館遭自殺炸彈攻擊,造成至少25人死亡、逾30人受傷。現場嚴重破壞,酒店接待處幾乎全毀。當局認定此為恐怖襲擊,惟未有組織宣稱犯案。

庇埃·居里誕辰

1859年5月15日,法國物理學家庇埃·居里出生。他與妻子瑪麗·居里共同研究放射性,發現了鐳與釙,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居里家族共獲得五次諾貝爾獎,成為科學史上的傳奇家族。

蔣介石
犬養毅
人民日報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