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說無量壽經》記載,久遠劫前,阿彌陀佛在成佛前曾是世饒國的國王——世饒王。
世饒王非常喜愛聽佛講經說法,悟性極高。他決定放棄王位,專心修道,出家為僧,法號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認識到人間苦海無邊,眾生的苦難來自於自身的貪念與惡欲,以及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穢土」。他希望創建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眾生心境如泉水般純潔,這樣的極樂世界將是眾生理想的歸宿。
於是,法藏比丘發下了48個大願,決心創造這樣一個理想中的世界,即我們所熟知和向往的西方極樂世界。
法藏比丘當時所遇的佛是世自在王佛,正是這位佛陀助成了法藏比丘的大願,使其成就了阿彌陀佛。因此,成佛的過程中遇見明師至關重要,沒有明師的指引,成佛的道路將會極為艱難。
為什麼唸「阿彌陀佛」?
在兩部佛經中,釋迦牟尼佛均有開示,解釋為何要念誦「阿彌陀佛」,這也是淨土法門的由來。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段經文指出,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即使只是短時間,也能在臨終時獲得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的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在《佛說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阿彌陀佛發下48大願,其中第18大願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其真正意義是:十方眾生只要以至誠心歡喜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願意往生到他的淨土,即使只念十聲名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唯有犯五逆罪和誹謗正法者除外。
因此,後人依據阿彌陀佛的大願力,認為眾生只要唸誦「阿彌陀佛」佛號,便能在往生後被阿彌陀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成為阿彌陀佛的眷屬。
唸「阿彌陀佛」,真的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韶州刺史韋璩曾向他的師父——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詢問,唸「阿彌陀佛」是否真的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見《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
慧能大師的回答大意為,開悟者明白真正的淨土在於心中。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與心內的十惡和八邪相關,清淨內心的十惡八邪,即可見到淨土;若不去除內心的貪瞋痴,無論發願往生西方,亦難見到阿彌陀佛。真正的修行者應時時行善,清淨心境,努力見證自性,因為淨土實則在心中,心淨則國土淨。
實際上,佛界並無東西南北之分。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法,是針對地球眾生的。西方如同太陽西下,代表生命結束後的世界;東方如同太陽初昇,代表生命尚在的世界。阿彌陀佛最能照顧往生眾生的靈性;而藥師佛琉璃光佛則是最能照顧活著眾生的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除了善根、福德、因緣三者不可或缺,僅僅唸佛號是不夠的。
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種方便法門,只要與彌陀相應,臨終時心境清淨,發自內心地感恩思念彌陀,彌陀便會來接引;若彌陀未能感應到,也無法保證。因此,「被渡」的法門並非百分之百保險。
相較之下,最安全可靠的法門是「自渡」的禪宗法門,通過修行清淨、智慧、圓滿的法門,自行回到佛的光明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傳下的究竟法,與一般的方便法有所不同。您會選擇方便法還是究竟法呢?
想去淨土?口唸「阿彌陀佛」,不如心念
為什麼說「口唸」不如「心念」?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曾如此開示:
「其實,唸『南無阿彌陀佛』等佛號,目的是讓心靈離開穢土,得到解脫。然而,有些修行方式要求持誦者一天唸幾萬遍,若未完成,還需再補唸。這樣不但無法達到解脫,反而會增加心靈的壓力。
與其單純地唸佛號,不如在心中唸『阿彌陀佛』的同時,真切感受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好像阿彌陀佛就站在你面前。如果能夠這樣用心「念佛」,而不僅僅是機械地「唸佛」,逐漸地,你會進入阿彌陀佛的大磁場,與阿彌陀佛相應。一心相應的「念佛」能夠幫助你安定心境,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
當你能進入一心不亂的層次時,妄念會自然消除,因為你已超越了意識界,超越了生理與精神的層面,這需要禪定的力量。」
然而,唸佛終究是「人」在唸,而能夠到達阿彌陀佛世界的是「靈性」或修行後的「魂魄」,而非「色身」。因此,心念比口唸更為關鍵。我們應當以真心相應,就像孩子對父母的懷念,而非僅僅用聲音在唸。自覺、自度,實修實證,透過禪定來印證阿彌陀佛的淨土,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