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北韓軍隊越過北緯38度線,向南韓發動全面進攻,迅速佔領春川、開城等地,逼近漢城(今首爾),正式引發韓戰。消息傳至美國後,總統杜魯門立即召集國務卿與國防部長緊急磋商,指示向南韓提供軍事援助,並請求聯合國召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聯合國安理會認定北韓行為屬侵略,要求立即停火並撤退至38度線以北。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成立以美國為首的15國聯合國軍支援南韓。同年9月15日,美軍成功在仁川登陸,戰局扭轉。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戰事陷入僵持。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結束持續三年的激烈戰爭,戰線最終回到38度線附近。
蔣桂戰爭結束
蔣桂戰爭自1929年3月27日爆發,蔣介石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爆發軍事衝突。4月初,何鍵倒戈支持蔣介石,桂軍前線李明瑞、楊騰輝亦倒戈,迫使桂系撤出武漢敗退。蔣軍派遣張發奎、朱紹良等部追擊,同時策動桂軍主將胡宗鐸、陶鈞、夏威下野出洋。
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成立「護黨救國軍」反攻廣州,白崇禧、黃紹閎進軍廣東,但在5月15日何鍵軍攻克桂林後失利。6月2日,聯合粵湘軍攻下梧州,桂軍連遭挫敗。6月24日,白崇禧與黃紹閎敗逃越南,蔣桂戰爭正式結束,桂系主力瓦解,蔣介石統一中央軍事指揮權,穩固其政權基礎。
蘇聯向中國提供貸款
1939年6月25日,蘇聯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1.5億美元貸款,以支援中國抗日戰爭。中方代表孫科與蘇聯代表米高揚於6月13日簽署協議,貸款將用於購買蘇聯生產的工業品與設備,中國則以茶葉、皮革、絲綢、錫、鋅、鎢等產品分期償還貸款本息(年息3%),對中國抗戰物資供應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隆美爾攻入埃及
1942年6月25日,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在擊敗英軍後迅速從利比亞推進至埃及境內。英軍因托卜魯克失陷而士氣低落,被迫節節後撤,隆美爾一度威脅到開羅與蘇伊士運河,對盟軍北非戰線造成重大壓力,直到阿拉曼戰役後局勢才逆轉。
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宣佈獨立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正式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引發與南斯拉夫國民軍(由塞爾維亞人主導)的軍事衝突。7月初,斯洛文尼亞抵抗軍取得勝利,成功實現獨立,而克羅地亞則進入長期戰爭,成為巴爾幹地區動盪的開端。
影片《孤島天堂》上映
1939年6月25日,蔡楚生執導的抗日題材電影《孤島天堂》上映,該片改編自趙英才原著,講述在抗日戰火中上海孤島人民的堅韌奮鬥。影片上映後在香港、重慶及南洋各地受到熱烈歡迎,當劇中角色喊出「中國是不會亡的!」時,觀眾常激動起立鼓掌,成為戰時民眾精神力量的象徵。
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
1998年6月25日,歷經36年規劃與16年施工後,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席開幕儀式。不列顛圖書館為英國國家圖書館,其前身為1753年建立的英國博物館圖書館,建造新館計畫始於1962年,最終耗資5億2千萬英鎊完工,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藏書最豐富的國家圖書館之一。
卡伯特發現北美洲
1497年6月25日,英國航海家約翰·卡伯特(John Cabot)航行至紐芬蘭拉布拉多海岸,成為繼維京人後再次發現北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當時卡伯特誤以為抵達中國沿岸,後來確認為北美新大陸,此次航行為英國後續在北美的殖民鋪平了道路。
美國簽署《合理勞動標準法》
1938年6月2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合理勞動標準法》(FLSA),規定每小時最低工資為40美分,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4小時,保障工人基本權益,改善工人勞動條件,並首次建立了聯邦層面的工時與工資標準。
美國首次播放商業彩色電視節目
1951年6月25日下午4時35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在紐約首次播放帶有廣告的彩色電視節目,標誌著彩色電視正式進入商業運營,開啟了全球電視影像由黑白向彩色轉型的時代。
阿根廷奪得世界盃冠軍
1978年6月25日,第十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在阿根廷落幕,地主隊阿根廷在決賽中加時賽以3比1擊敗荷蘭,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成為世界盃史上第六個奪冠國家,這場比賽也奠定了阿根廷足球的世界地位。
北京千名下崗員工請願遭拘留
2007年6月25日,北京長安街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前,來自全國19省市近千名工商銀行下崗員工請願,要求解決裁員後拖欠的補償問題,最終演變成警民衝突,約700至800人被警方拘留,兩人受傷,突顯中國下崗潮下的社會矛盾與勞資糾紛。
親共僑領梁冠軍被美國警方傳訊
2003年6月25日,涉嫌在紐約組織並參與暴力毆打法輪功學員的紐約中華聯合會主席梁冠軍,被紐約第五分局以涉嫌攻擊罪傳訊調查。事件涉及法輪功學員在美國的合法集會權利問題,引發國際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