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巴馬大學教授槍擊案震驚全美
2010年2月13日,美國阿拉巴馬州警方表示,日前在**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校區(UAH)發生的槍擊案,造成三名教授死亡、三人重傷,槍手艾米·畢曉普(Amy Bishop)**已被正式控以一級謀殺罪,後續將可能面臨更多指控。
槍擊案發生於2月12日,當時畢曉普正在生物系會議上得知自己終身教職的申請再度被拒,隨即從包內掏出9毫米手槍,向與會的教授們開槍。案發後,她在校內被捕,並被警方以一級謀殺罪起訴。這起事件震驚了美國學術界,也引發了對學術界競爭激烈環境的討論。
案發後確認的死者包括:
- 系主任 普迪拉(G.K. Podila)
- 教授 戴維斯(Maria Ragland Davis)
- 教授 約翰遜(Adriel D. Johnson Sr)
此外,三人受重傷,目前仍在醫院治療:
- 教授 克魯斯-維拉(Luis Rogelio Cruz-Vera)
- 教授 萊希(Joseph G. Leahy)
- 助理教授 蒙蒂喬洛(Stephanie Monticciolo)
畢曉普擁有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專精於神經生物學,並曾在1993年因槍殺自己的弟弟遭警方調查,但當時因「意外」結案。這起槍擊案再次引發關於美國高校職場壓力、槍枝管制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廣泛討論。
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議和 甲午戰爭以屈辱收場
1895年2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派遣他前往日本議和,結束長達近一年、對清軍極為不利的甲午戰爭。
戰爭背景
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清軍在平壤、黃海、旅順、東北戰場接連敗退,最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戰爭的失利使清政府不得不向日本求和,以避免更嚴重的領土損失。
《馬關條約》的簽訂
李鴻章於3月14日離開天津,前往日本下關進行談判,最終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代表簽訂**《馬關條約》**。條約內容包括:
- 割讓台灣、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予日本
- 賠款2億兩白銀
-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口岸
- 允許日本在中國設立工廠
這份條約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條約之一,不僅讓清政府喪失了大片領土,也促使國內興起維新變法與革命運動,最終導致晚清政權的崩潰。
馬英九特別費案宣判無罪
2007年12月28日,台灣高等法院駁回檢方上訴,維持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無罪的判決,結束這場備受關注的政治案件。
案件經過
- 2007年2月13日,台北地檢署依貪污罪起訴馬英九,指控他在擔任市長期間違法挪用特別費,總額約1,117萬新台幣。
- 2007年8月14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馬英九無罪。
- 2007年10月12日,檢方不服判決,上訴至高等法院。
- 2007年12月28日,高等法院維持原判,確定無罪。
這起案件影響了馬英九的政治生涯,使他不得不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但仍成功參選並當選2008年台灣總統,展開八年執政。
瑪格麗特·柴契爾當選英國保守黨領袖
1975年2月13日,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當選英國保守黨領袖,成為該黨歷史上首位女性黨魁,並於四年後成為英國首相。
歷史影響
- 1979年當選英國首位女首相,展開長達11年的執政生涯。
- 推動市場經濟改革,大幅削減政府開支。
- 強硬對抗蘇聯,贏得「鐵娘子」的稱號。
- 領導英國贏得福克蘭戰爭(1982年),鞏固其領袖地位。
柴契爾的經濟與政治改革奠定了英國保守黨的核心政策,使她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澳洲政府向原住民公開道歉
2009年2月13日,澳洲政府正式向因政府政策受害的原住民道歉,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澳洲政府對過去錯誤的正式承認。
道歉背景
- 「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指的是19世紀末至1970年代,澳洲政府強行將原住民兒童從家庭中帶走,安置於白人寄養家庭或機構,企圖抹除原住民文化。
- 這種政策造成無數原住民家庭破裂,並導致心理創傷與文化滅絕。
歷史性聲明
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國會發表正式道歉聲明:
- 「我們對過去政府的錯誤表示深切歉意。」
- 「我們承諾彌補過去的錯誤,推動種族和解。」
這是澳洲政府首次對原住民的歷史創傷做出正式回應,並承諾未來將制定更多保護原住民文化的政策。
德國音樂劇巨匠瓦格納逝世
1883年2月13日,德國**音樂劇大師理查·瓦格納(Richard Wagner)**因氣喘病逝世,享年69歲。
音樂貢獻
- 開創**「無限旋律」**,改變傳統音樂劇結構。
- 代表作:
- 《漂泊的荷蘭人》
- 《羅恩格林》
- 《尼布龍根的指環》
-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 瓦格納的作品影響了後世音樂劇、電影配樂及現代交響樂,被譽為浪漫主義音樂的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