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2年3月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在洛陽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二中全會,會議中決議推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此任命確立了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與軍方的領導地位,為他日後全面掌控軍政大權奠定基礎。
當時正值中日「一二八事變」後不久,蔣介石的軍事領導能力備受關注。他的上任進一步加強了國民政府對軍隊的控制,也為後續的「剿共戰爭」與抗日戰爭埋下伏筆。
張大千率徒臨摹敦煌壁畫
1942年3月6日,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率領一批青年畫家前往甘肅敦煌莫高窟,進行大規模的壁畫臨摹工作,這項計畫被視為中國近代敦煌藝術保護與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張大千要求臨摹人員:「臨摹時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菩薩應肅穆端莊但不能呆板,飛天需活潑可愛而不能媚俗,武士則應威武雄壯卻不能面目猙獰。」與當時嚴謹考古派的據實臨摹不同,張大千的臨摹方式不僅復原畫作,還進行適度美化與色彩重現,使畫作更具藝術張力。
其中,第二十窟供養人羅庭環夫婦像是其代表作之一,人物形象優美生動,色彩鮮豔,並融入唐代特有的裝飾風格。然而,該壁畫因長年風化及火災影響部分殘缺,張大千透過細緻研究與藝術還原,成功讓這幅作品恢復原貌,展現了他高超的繪畫與復原技術。
這次敦煌之行對張大千的藝術風格影響深遠,使他後來的作品融合了敦煌壁畫的線條與色彩特色,奠定了他在國際畫壇的獨特地位。

滿清政府拒絕簽訂東北撤軍協定
1901年3月6日,俄國要求清政府簽訂「東北撤軍協定」,以換取俄軍逐步撤離中國東北。然而,清政府以俄方條件過於嚴苛為由拒絕簽約,並向其他列強尋求支持。
俄國當時企圖藉由駐軍東北進一步控制中國東北地區,將其納入勢力範圍。清廷的拒絕雖展現了一定的外交立場,但也引發俄國的強硬反應,導致後續國際關係的緊張,並間接促成日俄戰爭的爆發。
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
1897年11月,德國藉口兩名德國籍傳教士在山東遭殺害,以此為由派遣軍艦佔領膠州灣。1898年3月6日,德國強迫清政府在北京簽訂《膠澳租界條約》。
該條約主要內容包括:
- 德國租借膠州灣99年,並享有沿岸100華里內的軍事通行權。
- 允許德國修築山東鐵路,並獲得鐵路沿線30里內的開採權。
- 強化德國在華利益,確立山東作為其勢力範圍。
該條約使山東成為德國勢力範圍,導致日後的「山東問題」成為中日外交衝突的焦點之一,也間接促成五四運動的爆發。

1989年拉薩事件
1989年2月至3月,西藏地區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導致中國政府以武力進行鎮壓,史稱「1989年拉薩事件」。
事件的導火線源於1989年1月班禪喇嘛的突然去世,西藏宗教界與民眾對政府的態度日益不滿。2月7日,拉薩人民廣場出現象徵藏人獨立的「雪山獅子旗」,此舉引發武警進入大昭寺,逮捕僧人,進一步加劇了緊張局勢。
在2月至3月期間,拉薩及西藏其他地區接連發生四次大規模示威,最終演變為暴力衝突。3月6日,中國政府出動軍隊進行武力鎮壓,並於3月8日宣布拉薩戒嚴。據報導,此次事件造成387人死亡、721人受傷、354人失蹤,2100多人被捕或在押。
中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
1914年3月6日,萬國郵政聯盟(UPU)主席正式通知中國,接納其為聯盟正式成員,標誌著中國郵政體系正式與國際接軌。
中國早於1913年便開始申請加入萬國郵聯,經過時任國務總理熊希齡與外交總長孫寶琦的推動,最終獲得批准。加入萬國郵聯使中國郵政得以享受國際郵遞便利,並加強了國際通信合作,促進中國郵政現代化。

小說《駱駝祥子》發表
1937年3月6日,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發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這部作品以北平(今北京)的人力車夫祥子為主角,描繪了他從希望到絕望的命運變遷,深刻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
小說展現了祥子從自食其力、夢想擁有自己的車,到被社會環境壓迫最終墮落的悲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不公與人性的扭曲。作品語言生動,充滿京味特色,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的經典之作,並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與戲劇。

阿司匹林正式上市
1899年3月6日,德國拜耳公司推出世界首款商品化的阿司匹林,這款藥物迅速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止痛藥之一。
阿司匹林(Aspirin)最初由拜耳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發明,用於治療疼痛、發燒與炎症。其主要成分乙醯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從而緩解疼痛與發炎反應。
至今,阿司匹林仍是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藥物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抗凝治療,對醫學界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