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突訪阿富汗
2010年3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突然前往阿富汗進行短暫訪問。他自週末渡假的大衛營搭乘空軍一號,於晚間7點24分左右降落在巴格拉姆(Bagram)空軍基地,再轉乘直升機抵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會面。進入總統府前,兩位領袖舉行了約10分鐘的抵達儀式並檢閱阿富汗總統衛隊。
奧巴馬也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向駐阿富汗美軍發表談話,他表示美軍在阿富汗的任務是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和平」並確保美國的安全。此行除了感謝美軍的奉獻,也期望在反恐戰略與阿富汗政府治理上取得更大進展。
元朝改中都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元世祖忽必烈下詔將京師中都(位於今北京)改稱「大都」,並於當地設中書省署。早在金國時期,這裡原稱「中都」;忽必烈在其基礎上於東北郊修築新城,分外廓城、皇城和宮城3層,城牆南北伸展,共設置11座城門,區劃50坊商業繁盛。此後,大都成為元代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規模與規劃對後世北京城的格局影響深遠。
唐朝李淳風改造渾天黃道儀
公元633年3月28日,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602—670年)改進了「渾天黃道儀」,使其更能準確測定黃道經緯、赤道經緯與地平經緯。李淳風自幼即熱衷於天象觀測與占卜,貞觀初年便任職於太史局,後陸續擔任太史丞、太史令等要職。他主持修訂《麟德曆》,並為《周髀》、《九章》等古代數學典籍撰寫注釋,在天文、數學及曆法領域皆展現非凡才華,對唐代科學發展影響深遠。

清末外交官、詩人黃遵憲逝世
1905年3月28日,清末外交官黃遵憲去世。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梅縣)人,於1877年出使日本,後歷任駐美三藩市總領事、英使館參贊、新加坡總領事等。回國後擔任江寧洋務局總辦,並積極參與維新運動,支持譚嗣同等人的改革主張。著有《日本國志》、《人境廬詩草》等作品,對中國近代外交與文化交流產生深遠影響。

日偽「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軍方扶植下,梁鴻志於南京成立「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該政權名義上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淪陷區及南京、上海兩個特別市,由梁鴻志任行政院長,溫宗堯任立法院長。維新政府上臺後迅速與日方簽訂多項協定,使日軍進一步控制華中地區的經濟資源。
西班牙內戰告終:佛朗哥軍隊掌控馬德里,共和國覆滅
1939年3月28日,佛朗哥的國民軍成功控制西班牙首都馬德里,4萬名共和軍(義勇軍)於托萊多、科爾多瓦及馬德里地區相繼投降,正式宣告長達32個月的西班牙內戰結束。這場由1936年開打的流血衝突,最終以佛朗哥獲得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支持而占上風,西班牙共和國也隨之瓦解,從此改寫了西班牙的政治版圖與國際定位。

艾森豪辭世:美國第34任總統謝幕
1969年3月28日,美國第34任總統德懷特‧大衛‧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辭世,享壽78歲。艾森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盟軍最高統帥,1952年當選總統。時任總統尼克森在悼詞中表示:「艾森豪將軍在美國歷史及全世界人民心中具有獨特地位。」為紀念這位深受民眾愛戴的領袖,美國舉行了長達三天的國葬儀式。

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歐洲列強在黑海地區的激烈對峙
1854年3月28日,法國、英國、薩丁尼亞與土耳其向俄國宣戰,正式引爆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打著保護巴爾幹半島基督徒的旗號,先行攻佔土耳其港口城市細諾普;拿破崙三世則藉此理由聯手英國對抗俄國。這場戰爭不僅加深歐洲列強在黑海地區的衝突,也對當時的國際格局與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高爾基誕生
俄國文學巨匠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生於1868年3月28日,他以《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自傳體三部曲聞名,作品關注社會底層生活,對俄國乃至世界文壇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國航客機在北京首都機場進港滑行時撞上廊橋
2009年3月28日下午4時40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29號停機坪與空橋發生碰撞,當時機上有近百名乘客,所幸無人傷亡。事故原因疑與飛行員操作失誤有關,但需進一步調查以釐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