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哪一天?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亦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午月結束,未月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每年公曆7月6日至8日之間交節。
「暑」即炎熱,小暑意為小熱,雖然已開始炎熱,但尚未達到極端高溫。緊接著的小暑之後,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大暑,因此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開始,正式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全年氣溫最高、同時又潮濕悶熱的時段。此外,中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一年中雷暴最多的時節。
習俗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用的茶。古時候,許多農村都有習俗,村民會在村口的涼亭內準備茶水,免費提供給來往的路人消暑。每個涼亭都會安排專人全天候熬茶,以確保茶水充足。
曬伏薑
伏薑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在大暑時節,人們將生薑切片或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均勻,裝入容器內並蒙上紗布,放置在太陽下曝曬,使其發酵,形成具有獨特風味的伏薑。
燒伏香
在大暑這一天,人們會前往寺廟祈求風調雨順,並焚香祈福,以期望降雨消暑,庇佑五穀豐登。
鬥蟋蟀
大暑時節,正是蟋蟀最為活躍的時候。在中國某些地區,人們習慣於飯後聚在一起鬥蟋蟀,這一活動自古以來便是民間流行的娛樂方式。
吃荔枝
在福建莆田一帶,人們有「過大暑」的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會食用荔枝、羊肉和米糟。親朋好友之間,還會以荔枝和羊肉互贈禮品,以表達祝福。
喝暑羊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喝暑羊」的習俗,也就是喝羊肉湯。由於夏收勞作繁重,農民在大暑時節已經十分疲憊,因此會全家團聚,吃一個香噴噴的新麥饅頭,搭配一碗滋補的羊肉湯,以補充體力。
送「大暑船」
在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漁村,流傳著「送大暑船」的習俗。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象徵著將「五聖」送往大海,以驅除暑氣、祈求平安。在儀式過程中,還會舉行民間文藝表演,場面熱鬧非凡。

大暑與詩
消暑-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六月中-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
夏夜嘆-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鉅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枯草變化為螢火蟲,象徵生命的轉化。
二候土潤溽暑:土地濕潤,空氣悶熱潮濕。
三候大雨時行:降雨增多,時常出現大雨,為土地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