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11日)

貴州特旱重於雲南,紅色預警頻發

2010年4月11日,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發佈的氣象乾旱監測圖顯示,貴州省的乾旱程度為「特旱」,是全國最為嚴重的地區。貴州省氣象台及貴陽、安順等七個地市的氣象部門接連發佈乾旱紅色預警信號。部分縣城的水源僅能再供應一個月。

由於媒體對此報導極少,不少災區民眾靠自己下洞穴、挖山壁尋找水源,甚至已有遇難案例。民間批評大陸主流媒體對雲南乾旱報導詳盡,但對貴州災情卻漠視,形成輿論不公。乾旱的重災區包括黔西南、黔南、黔東南等地,一些村莊的耕地全面龜裂,作物大面積枯萎,牲畜因缺水頻死,群眾生活困苦。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被盟軍解放

1945年4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盟軍部隊進入德國魏瑪附近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解救出超過2.1萬名倖存者。該集中營於1937年設立,原本為囚禁政治犯和少數民族,後來成為納粹德國進行人體實驗與種族清洗的場所。

據估計,共有超過10萬人在此地被殺害,其中包含大量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及異議分子。納粹甚至進行以「鹽水能否維生」為名的殘酷人體實驗,囚犯死後人皮被剝製成燈罩與裝飾品,成為歷史最黑暗的象徵之一。這一天的解放,不只是營地的自由,更是對納粹罪行的揭露與審判的開始。

朱元璋修建明孝陵,佈局防盜墓

1381年4月11日,明太祖朱元璋年屆五十四,開始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他親自選址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獨龍阜玩珠峰下,興建明孝陵。陵墓佔地周長達45里,栽種松樹十萬株,馴鹿數千頭於園中遊走,墓區內宮殿樓閣巍峨壯觀,風格莊嚴宏偉。

陵區設有宰牲亭、更衣殿、享殿等完整的祭祀設施,登上五十餘級臺階可抵達明樓。其北門正對獨龍阜山壁,山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字大篆。朱元璋於1398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臨終前他設計出殯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以混淆墓地位置,避免盜墓之禍,展現了帝王謀略與慎終精神。

海灣戰爭正式停火

1991年4月11日,美軍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宣佈,海灣戰爭自當日起正式停火生效。戰爭起因於伊拉克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並將其吞併為伊拉克第19省。國際社會譴責侵略行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授權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發起代號「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

經歷數周轟炸與地面進攻,伊拉克最終於2月28日宣佈無條件撤軍,並同意對科威特賠償戰爭損失。停火的實施標誌著這場戰爭正式結束,也改變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伊朗宣佈成功濃縮鈾元素

2007年4月11日,伊朗總統艾馬丹加在電視演講中高調宣佈,伊朗已成功進行低濃度濃縮鈾的技術突破,足以製造核能燃料。這是伊朗在多方反對聲中持續推進核計劃的重要里程碑,引發西方國家與聯合國的廣泛關注。

西方懷疑伊朗核技術可能轉為軍事用途,伊朗則堅稱技術純為民用發電。此宣告不僅加劇國際外交緊張,也使核擴散議題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喀什米爾公主號」爆炸案未能刺殺周恩來

1955年4月11日下午6時25分,中共代表團乘坐的「喀什米爾公主號」專機於飛抵印尼雅加達前在空中爆炸,墜入南海。機上11人不幸罹難。事後證實,國民黨特務早於飛機停靠香港時,已於機艙內藏入定時炸彈,企圖刺殺即將參加萬隆會議的中共總理周恩來。

但由於中共方面事前接獲情報,周恩來臨時改變行程,未登機而逃過一劫。事件揭露中共與國民黨在冷戰背景下的情報戰激烈程度,也促使中共加強海外行程的安保系統。

美國正式佔領菲律賓

1899年4月11日,根據1898年《巴黎和約》條款,美國正式接收菲律賓,結束西班牙在當地的統治。美國支付西班牙2000萬美元,獲得包括菲律賓、關島與波多黎各的控制權。

這標誌著美國踏入海外殖民時代,也為後來菲律賓民族主義與美菲戰爭埋下伏筆。美國對菲律賓的統治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後才結束。

西班牙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

1713年4月11日,西班牙與英國於荷蘭簽署《烏得勒支條約》,將直布羅陀永久割讓給英國。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唯一航道,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

自割讓以來,英國在當地建立強大海軍基地,使該地成為英國全球海軍佈局的重要一環,也使得英西關係時常因領土問題陷入緊張。

榮祿病逝,滿清權臣落幕

1903年4月11日,清朝重臣榮祿病逝,享年六十三歲。他是慈禧太后的親信,歷任兵部尚書、北洋大臣與軍機大臣等要職,曾推薦袁世凱練新軍,並在戊戌政變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支持慈禧鎮壓維新派,導致譚嗣同等人遇害,因而在近代史上飽受爭議。死後追贈太傅,進入歷史舞台的終章。

何祚庥文章誣陷氣功,引發風波

1999年4月11日,中國科學家何祚庥在《青少年博覽》雜誌發表文章《我不贊成青少年練氣功》,再次引用不實案例批評法輪功,並援引北京電視台早期報導內容。

該文章後被指出立論偏頗,意圖醜化特定團體,引發民間與國際社會對中國氣功政策與言論自由的質疑。

蘇聰獲奧斯卡最佳作曲

1988年4月11日,《末代皇帝》於洛杉磯奧斯卡頒獎典禮榮獲九項大獎,其中華人作曲家蘇聰以其創作的電影原聲音樂奪得最佳配樂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作曲家。

該片由中、英、義合製,劇情描述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電影藝術與配樂融合完美,深獲評審青睞。

黑手黨教父普羅文紮諾落網

2006年4月11日,義大利警方於科萊奧內小鎮逮捕潛逃42年的黑手黨教父——貝爾納多·普羅文紮諾。他自1963年成為通緝犯後,六度逃過警方圍捕,靠無電話、無網絡的原始通訊方式藏匿多年。

警方根據醫院護士的描述與科技合成影像,成功追蹤並逮捕其人。事件轟動義大利,科萊奧內市議會將當天訂為「解放日」,象徵當地擺脫黑手黨陰影的重要時刻。

陳良宇重罪輕判,輿論譁然

2008年4月11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在天津被裁定受賄與濫用職權兩罪成立,一審判處十八年徒刑,並沒收個人財產三十萬元。

然而,中紀委原報告曾列出他涉及六項罪名,包括包庇下屬、以權謀私、道德腐敗等,最終僅判兩罪,被外界質疑為「重罪輕判」。律師鄭恩寵直指此案背後藏有政治保護傘,民間亦有聲音要求追責未了之案。

朱元璋
明孝陵
周恩來
巴黎和約
榮祿
末代皇帝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