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霧月18日政變」
1799年11月9日,即法國共和曆霧月18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了動盪不安的督政府,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執政府。拿破崙率軍衝入立法院,要求議員們解散,並強力鎮壓反對派。隨後,他頒布了《法蘭西共和國憲法》,確認法國為共和國並廢除封建制度。拿破崙執政後,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使法國進入高度中央集權時代。這場政變標誌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也為拿破崙日後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礎,從此開啟了拿破崙時代。
太原失守
1937年10月下旬,中日戰爭中的重要城市太原面臨日軍進攻。為阻止日軍前進,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組織了太原保衛戰,命衛立煌部隊撤回城外支援守軍。11月2日,忻口陣地失守,太原的防禦力量被逐步削弱。日軍飛機與炮火猛烈攻擊,導致城牆多處被摧毀。守軍在傅作義指揮下堅守到最後一刻,許多士兵甚至背水一戰,壯烈犧牲。11月9日,傅作義下令撤退,太原被日軍佔領。這場戰役雖失敗,卻展現了中國軍隊誓死捍衛國土的決心,也為後續抗日戰爭打下了重要基礎。
北京「建國門」與「復興門」正名
1945年11月9日,北京市長安街上的兩座重要城門——建國門和復興門——正式獲得新名。這兩座城門最早修建於日佔時期,原名分別為啟明門和長安門。抗戰勝利後,北京市民要求改名以象徵民族勝利和復興。建國門代表了新中國成立的希望,復興門則象徵戰後國家復興的信念。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逝世
1970年11月9日,法國前總統夏爾·戴高樂在家中逝世,享年79歲。戴高樂一生被譽為法國的民族英雄,二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抵抗德國佔領,並重建法國的國際地位。戰後,他積極推動法國現代化和核武器發展,確保法國在冷戰時期的自主性。退休後,他完成了《戰爭回憶錄》、《希望回憶錄》等著作,總結其一生的政治與軍事經驗。戴高樂逝世後,法國政府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全國致哀,許多國家領導人也表達了對這位卓越領袖的敬意。
柏林牆倒塌
1989年5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放棄一黨專政,並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的邊境圍欄,成為東歐共產國家改革的開端。東德民眾迅速透過匈牙利和奧地利逃亡西德,引發大規模的人口外流。到了10月,東柏林、萊比錫等地爆發連日示威,要求開放邊界、推行改革。東德領導階層在壓力下讓位給克倫茨。11月9日,克倫茨宣布立刻開放柏林牆,數千東柏林市民湧向邊界,經歷數十年分裂的柏林終於重聚。這一歷史性事件不僅象徵冷戰時代的結束,也推動了日後德國的統一及歐洲的和平進程。
安曼酒店恐襲事件
2005年11月9日,約旦首都安曼的拉迪森SAS、君悅、天天三家酒店遭到自殺炸彈襲擊,造成57人死亡,300多人受傷。這些酒店均為高端酒店,主要接待外國遊客和約旦上層人士,第一起爆炸在婚禮現場引發混亂,隨後君悅和天天酒店也接連遭襲。爆炸現場一片狼藉,遇難者包括新婚夫婦和參加婚禮的親友。此次襲擊被懷疑是某恐怖組織策劃,意在打擊約旦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對約旦安全形勢構成嚴峻挑戰。事件引起全球譴責,強調了打擊恐怖主義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