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俗-二十四節氣

立春:春天即始,萬象更新

立春是哪一天?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就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即春季的開始。立春落在每年國曆的2月3日或4日或5日。

立春是什麼意思?

立春是指春天從此開始,大地解凍回暖、萬物升發,冬季即將遠離,也是農業社會中春耕的重要時節。漢代相當重視立春,曾將立春定為春節,舉辦「迎春禮」的祭祀儀式,以及鞭打泥土塑造耕牛像的「打春牛」活動。而到了民國三十年,也特別選定立春日這一天為農民節,每年農民節都盛大慶祝與頒獎,並表揚傑出農民。

立春與詩

立春日-宋.陸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

天地無私生萬物,山林有處着衰翁。

牛趨死地身無罪,梅發京華信不通。

數片飛飛猶臘雪,村隣相喚賀年豐。

減字木蘭花(立春)-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立春的習俗與禁忌有哪些?

走春

立春時節,大地回暖,春暖花開,正是外出踏青和欣賞風景的好時機。因此,有「踏春」、「春遊」和「走春」的習俗。

咬春

古代民間在立春當天有食用當令新鮮蔬菜的習俗,如生吃蘿蔔,或用餅皮包裹蔬菜製作春捲、春餅,稱為「咬春」,象徵「咬得春,活百春。」人們會與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這些食物,祈求身體健康。

忌剪髮

立春是24節氣之首,在這一天不宜理髮或剪頭髮。頭髮象徵大地上的草木,立春正是萬物萌芽的時節,若在此時剪髮,猶如斬斷生機一般,被視為不祥。

立春三候

東風解凍

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

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負冰

原為魚上冰,《元史志》改之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