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措施」正確
歐盟為懲罰性關稅辯護 強調並非貿易保護主義
2010年2月4日,歐盟委員會為對中國進口皮鞋徵收懲罰性關稅進行辯解,強調這一措施「正確」且合理,並非貿易保護主義。此前,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提出投訴,指控歐盟違反貿易公平原則,對中國皮鞋產品採取不合理的反傾銷措施。
據BBC報導,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克蘭西表示:「反傾銷並非貿易保護主義,而是打擊不公平貿易的必要手段。歐盟委員會堅持認為,對中國皮鞋徵收懲罰性關稅是合理且必要的。」
這一爭議加劇了中歐貿易緊張關係,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壓力之際,這類貿易糾紛將可能對雙方的經濟合作產生長遠影響。
中國被迫簽訂《山東懸案條約》
日本強迫中國讓步 山東問題未徹底解決
1922年2月4日,中國與日本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該條約包含11條主要條款與8條附約,規定日本歸還膠州租界,並開放為商埠,同時日軍需在6個月內撤離山東。然而,條約仍保留了日本在膠濟鐵路與礦產方面的特權,並允許日本人擔任鐵路要職,導致中國對山東的主權依然受到外國勢力影響。
此條約的簽訂,被認為是中國外交上的妥協,雖然一定程度上收回部分權益,但並未徹底解決日本對山東的經濟與軍事影響。
清朝首次印造公債 ── 昭信股票
籌措賠款 清政府發行史上第一批公債
為支付甲午戰爭後對日本的巨額賠款,清政府於1898年2月4日批准發行100萬張「昭信股票」,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發行公債。
昭信股票的總額為1億兩白銀,年息5厘,並以田賦與鹽稅作為還款擔保。前10年僅支付利息,後10年則本息一同償還。然而,當時中國財政狀況已陷入困境,這筆公債最終未能有效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反而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
中共開展「內人黨」大清洗
11,600人被迫害致死 內蒙古進入白色恐怖
1968年2月4日,中共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康生聲稱「內人黨」仍在地下活動,煽動內蒙古自治區展開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這場運動導致約34.6萬人被牽連,11,600人被迫害致死。
當時的內蒙古進入恐怖統治,許多無辜民眾因與「內人黨」無關的原因遭到逮捕、刑訊甚至處決,這場運動被視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最血腥的政治迫害之一。
雅爾達會議召開
美英蘇三巨頭劃分戰後世界格局
1945年2月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與蘇聯領袖史達林在蘇聯雅爾達召開歷史性會議,討論戰後世界秩序。
會議確定戰後德國將被分區佔領,戰爭賠償總額為290億美元,其中50%歸蘇聯。此外,羅斯福為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允諾蘇聯獲得旅順、大連及東北鐵路的控制權,並承認外蒙古獨立。
這場會議奠定了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的格局,影響深遠。
上海發生偽鈔擠兌潮
金融市場大亂 清政府交涉無果
1903年2月4日,中國通商銀行發現市場上流通大量假鈔,導致上海金融市場陷入恐慌,全市錢莊拒收該銀行鈔票,並引發擠兌潮。
清政府隨後發現,該批偽鈔由日本商人所製造,並要求日本政府嚴懲肇事者。然而,日方以法律無明確規範為由推託,使案件最終不了了之,成為清政府無力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的又一例證。
錫蘭(斯里蘭卡)獨立
脫離英國殖民統治 成為主權國家
1948年2月4日,錫蘭(現斯里蘭卡)正式脫離英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然而,國內政治與種族問題依然嚴重,特別是僧伽羅族與泰米爾族之間的衝突,導致後來長達數十年的內戰。
京漢鐵路罷工開始
全線停運 工人抗爭遭軍閥鎮壓
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全線工人發動總罷工,抗議惡劣的勞動條件。然而,北洋軍閥政府派遣軍隊鎮壓,造成數百名工人傷亡。
這場罷工成為中國工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象徵著工人階級對資本與政府壓迫的反抗。
傳真電報機首次投入使用
德國慕尼黑首次成功應用技術
1950年2月4日,德國慕尼黑首次使用傳真電報機,成功將黑白圖像傳輸至遠距離地點。《慕尼黑畫報》成為第一家採用該技術的媒體,開創了現代傳真技術的先河。
遼寧海城7.3級地震
預測成功 但仍造成千餘人死亡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7.3級強震,造成1,328人死亡,4,292人重傷。
該地震被譽為「成功預測的地震」,因為中國地震部門提前發佈預警,使得大量民眾得以疏散,減少了傷亡。然而,地震依然導致嚴重基礎設施損毀,震後重建工作持續多年。
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
開啟全球導航時代
1989年2月4日,美國成功發射首顆GPS(全球定位系統)工作衛星,標誌著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階段。至1993年,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完工,為現代導航、軍事與民用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
奧巴馬簽署兒童醫療保險法案
400萬兒童獲醫療保障
2009年2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兒童醫療保險法案》,擴大低收入兒童的醫療保障範圍,讓400萬名原本無保險的兒童受益。
這是奧巴馬履行競選承諾的第一步,也成為其日後推動「歐記健保」(Obamacare)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