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太空牛仔」刷新世界紀錄 一次吞下18把劍
2010年2月8日,被譽為「澳大利亞奇人」的赫爾格倫(Chayne Hultgren)在悉尼成功挑戰極限,一次吞下18把劍,打破自己2008年創下的17把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赫爾格倫,31歲,來自新南威爾士的拜倫灣,是著名的街頭表演藝術家,人稱「太空牛仔」。這場驚險的挑戰在悉尼歌劇院前進行,赫爾格倫激動地表示:「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這絕對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
赫爾格倫吞下的劍長50.8厘米,寬1.3厘米。他自16歲開始練習吞食軟管,逐步挑戰不銹鋼刀片,最終成為全球唯一能一次吞下超過13把劍的人。
日俄戰爭爆發:日本魚雷艦襲旅順港
1904年2月8日夜間,日本魚雷艦突襲旅順港,重創俄國艦隊,成為2月10日正式爆發日俄戰爭的導火線。
這場戰爭的根源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透過《馬關條約》獲得遼東半島,但因俄國聯合法、德施壓,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隨後,俄國趁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機,佔領中國東北全境,並試圖吞併朝鮮,引發日俄衝突。
戰爭期間,日本軍隊雖然數量不及俄軍,但憑藉補給線短、戰略靈活等優勢,屢次擊敗俄軍:
- 1905年1月2日:旅順港4.8萬俄軍投降
- 1905年3月:日軍攻克瀋陽,俄軍大敗
- 1905年5月27日:日軍殲滅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 1905年9月5日:雙方簽訂《樸資茅斯條約》,日本獲得遼東半島、庫頁島南部及朝鮮控制權
這場戰爭不僅奠定日本在東亞的霸權,也讓俄國陷入內部革命動盪,對世界局勢影響深遠。
梁啟超創辦新民叢報
1902年2月8日,中國維新派領袖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半月刊),該刊物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維新派刊物。
梁啟超在創刊號上,以「中國之新民」的筆名發表長篇政論《新民說》,強調國民素質改革對國家富強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後來成為清末思想啟蒙的代表作。
《新民叢報》影響力巨大,初期積極介紹西方政治學說,促進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然而,1905年起,該刊與革命派的《民報》展開論戰,逐漸趨向保守,最終於1907年停刊。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誕辰
1828年2月8日,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誕生。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者,其作品充滿冒險與科技幻想,代表作包括:
- 《海底兩萬里》(Nautilus號潛艇)
- 《地心探險記》(地底世界探索)
- 《環遊世界八十天》(環球旅行)
- 《從地球到月球》(登月計畫)
凡爾納的小說不僅預言了飛機、潛艇、太空旅行等科技發展,更啟發了無數後世科學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影響力遍及全球。
中共發佈「土改政策」以奪權
1931年2月8日,中共蘇區中央局發佈《土地問題與反富農策略》,提出土地革命政策,其核心目標是:
- 沒收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給貧農
- 鼓勵農民爭奪土地所有權
- 利用土改激發農民對中共的支持
此政策推動了中共在農村的勢力擴張,成為其後來奪取政權的重要基礎。然而,這場暴力土改導致大量地主、富農被迫害,埋下了未來社會動盪的種子。
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發射
2009年2月8日,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Atlantis)成功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
這次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安裝價值20億美元的「哥倫布實驗艙」(Columbus Lab),該實驗艙是**歐洲航天局(ESA)**開發的最大科學模組,將用於太空微重力實驗。
這次飛行共安排三次太空漫步,標誌著歐洲科學技術在國際太空合作中的突破。
日共迫害紅衣主教 引發國際譴責
1949年2月8日,匈牙利紅衣主教敏真迪(József Mindszenty)被日共政府逮捕,並以「叛國罪」判處終身監禁。
這一事件激起匈牙利民眾反共抗議,更導致國際社會譴責共產政權迫害宗教自由,最終促成1956年匈牙利十月革命的爆發。
反共義士在台灣接受就業輔導
1954年2月8日,約14,000名反共義士在台灣的大湖、下湖、楊梅三地接受就業輔導教育,並簽訂「救國公約」,成為當時台灣社會安置戰俘與難民的重要舉措之一。
1902年安地斯群島火山爆發
1902年2月8日,法屬馬提尼克島的火山突然爆發,導致26,000人死亡,成為20世紀初最嚴重的火山災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