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4月10日,隋朝在經歷多年動盪後走向終結。隋煬帝楊廣雖有大運河等政績,但勞民傷財、窮兵黷武,三次東征高句麗皆失敗,引發各地叛亂。當日,親信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宮發動兵變,縊殺隋煬帝,結束了隋朝38年的統治。這一政變為唐朝的崛起鋪平道路,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1921年4月7日,廣州召開國會兩院非常會議,222名議員出席,由林森主持。會中決議廢除軍政府,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並推選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這標誌著護法運動取得階段性成果,也為國民政府後續的統一事業奠定基礎。
2010年4月5日清明節,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在網絡上公布了2008年四川512地震中遇難學生的名單,共5,212人,作為「2010清明祭」的一部分,呼籲社會正視真相,並悼念因「豆腐渣」校舍倒塌而失去生命的孩子們。
1712年4月4日,清康熙帝正式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規定以1711年全國丁銀數額為定額,此後新增人口不再增加賦稅。這項政策減輕了百姓的稅負,促使人口迅速增長,成為「康乾盛世」的重要基礎,極大促進了清代的社會經濟發展。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憑藉權謀與軍事實力,在推翻清朝的同時,也成功讓自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將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舉行正式就職典禮。
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發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正式發起新生活運動,旨在提升國民道德修養與社會風氣,並推動衛生習慣與紀律教育。
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免“黃袍加身”的事情再次在他人身上發生,他通過一次宴請成功削弱了禁軍的力量
476年9月4日,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自立為王,標誌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