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病逝
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教育家與思想家之一,被譽為「學界泰斗」。他早年精研經書,崇尚宋儒,並連中舉人、進士,於翰林院供職。然而,他對傳統科舉制度不滿,逐漸轉向西方學術與民主思想。
1902年,他在上海創辦中國最早的愛國女子學校,並擔任校長,致力於推動女性教育。1905年,他加入中國同盟會,開始參與革命運動。1907年,他遠赴德國留學,深受西方教育理念影響,為日後中國教育改革奠定基礎。
辛亥革命後,他回國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推行新式教育制度。1917年,他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推動「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鼓勵學術自由,並支持新文化運動,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
1927年後,他先後擔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和監察院院長,繼續推動教育與學術發展。「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主張抗日,並與宋慶齡等人發起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致力於保護公民權利,擔任副主席。
1937年冬,上海被日軍佔領後,他移居香港,繼續關注中國的教育與抗日事業。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2歲。他的一生致力於中國教育現代化,被譽為「中國近代教育之父」。

中國童子軍節
1934年,中國開始組建童子軍,並成立中國童子軍總會,希望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精神與公民責任。次年3月5日,全國訓練會議正式決議,將這一天定為「中國童子軍節」,童子軍運動以「仁愛、助人、日行一善」為核心價值,並強調體能鍛煉、技能學習與團隊合作。童子軍運動的推動對中國青少年的品德培養與社會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國民黨元老陳誠病逝
陳誠(字辭修,號石叟),浙江青田人,生於1896年1月4日,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他1919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1920年加入國民黨,並在黃埔軍校任教官,培養出大批國民革命軍將領。
在北伐戰爭期間,他曾擔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團長,後晉升為第二十一師師長、第十八軍軍長,參與多場戰役。抗日戰爭期間,他歷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職務,積極投入抗戰。
戰後,他擔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並於1948年出任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負責台灣的軍政事務。後來,他擔任行政院院長與國民黨副總裁,對台灣的建設發展影響深遠。
1965年3月5日,陳誠因肝癌病逝於台灣,享年69歲。他的一生充滿軍旅與政治歷程,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響。
史達林去世
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是蘇聯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他的統治長達30年,使蘇聯成為世界強國之一,但也帶來了極權統治和大規模的政治迫害。在他執政期間,數百萬人因大清洗、強制勞改和集體農業政策而喪生。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其死亡引發蘇聯政壇的劇變。隨後,赫魯雪夫上台,推行「非史達林化」政策,揭露史達林時期的獨裁統治,並進行一系列改革,以減少個人崇拜與極端鎮壓措施。

英國航空客機在富士山墜毀
1966年3月5日,英國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客機在日本富士山上空遭遇劇烈亂流,最終墜毀,機上124人無人生還。這起事故成為當時日本最嚴重的航空災難之一,也促使航空業更加重視飛行安全與亂流預警技術。

《德里協定》簽訂
1931年3月5日,印度國大黨領袖甘地與英國總督歐文在德里簽署《德里協定》,標誌著印度獨立運動的一個重要階段。該協定的核心內容包括:
- 甘地停止第二次不合作運動,以換取英國政府的讓步。
- 英國政府承諾釋放大部分政治犯,並恢復國大黨的合法地位。
- 英國停止鎮壓印度獨立運動,並取消戒嚴令。
這一協定使得印度國大黨獲得更多政治空間,但最終未能阻止印度人民對完全獨立的追求。

周恩來誕生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淮安,是中共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總理,在內政、外交與軍事領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政治手腕圓融,成功在多次政治運動中維持穩定,並促成多項重要國際外交活動。
月球探測發現水冰
1998年3月5日,美國科學家宣布,月球南北極的隕石坑深處發現大規模水冰,這一發現為未來的月球基地建設與載人探索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科學家推測,這些水冰可能是古老彗星撞擊後殘留的,未來有望成為人類開發太空的重要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