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爆發暴動 總統出逃
2010年4月8日,中亞國家吉爾吉斯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暴動。不滿總統巴基耶夫專制統治的反對陣營,歷經一整天的激烈抗爭後,佔領首都比什凱克,並掌控政府機構。巴基耶夫倉皇出逃,搭機離開首都。
官方通報死傷慘重,初步統計死亡人數為40人,但反對派宣稱死亡逾百。7日晚間,反對派群眾攻入總統府並佔領國營電視台,由前外長歐坦貝耶瓦宣布成立臨時政府。
康熙下令編纂《字典》
1710年4月8日(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十),康熙帝命張玉書、陳廷敬等人編纂《字典》,即後來的《康熙字典》。全書依據《字彙》和《正字通》增訂,收字47035個,分12集、36卷,按214部首編排。
字典收錄大量異體字與經史子集中的字義書證,內容詳盡,但錯誤不少。清儒王引之撰《考證》,列出誤引書證達2588條。《康熙字典》為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對後世影響深遠。
釋迦牟尼佛誕生於藍毗尼園
約西元前565年4月初八,釋迦牟尼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誕生地藍毗尼園位於今尼泊爾南部。他原為王子,因見世間生老病死之苦,決心出家修行,歷經多年苦行與禪修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年約35歲。
之後他展開長達45年的傳教生涯,於鹿野苑首次說法,度化弟子,建立僧伽制度,宣揚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教義,佛教由此誕生並流傳至今。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
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北京正式開幕。會場設於新落成的眾議院大樓,參議員274人、眾議員596人與內外觀禮人員共千餘人出席,軍隊鳴放禮炮108響致敬。
開幕典禮由年紀最長的雲南參議員楊瓊擔任臨時主席,並由林長民代讀開幕詞。此一國會象徵中華民國憲政初步落實,但隨後政局動盪,國會屢遭解散與干預。
清廷與俄國簽署《交收東三省條約》
1902年4月8日,清廷代表王文韶與沙俄代表雷薩爾在北京簽訂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規定東三省恢復中國主權,俄軍分期撤退,但中國駐軍數量需與俄方協商,並須通報俄國。
此外,山海關至新民屯鐵路沿線恢復中方控制,清政府需對俄方損失作出賠償。條約雖名為交收,實為俄國保留政治軍事影響的妥協方案。
嚴鳳英含冤而死
1968年4月8日,黃梅戲名伶嚴鳳英被迫害致死,年僅38歲。她原為安徽紅梅劇團主要演員,文革初期被扣上「黑線人物」等罪名,遭長期批鬥與折磨。
遭誣為「特務」後,喉嚨被切開以尋所謂發報機,五臟六腑亦被剖視。她服藥自殺未果,送醫卻因缺介紹信遭拒,最終於清晨5時25分病逝,成為文革受難藝人中的代表。
英法協約簽署 協約國初步形成
1904年4月8日,英法兩國簽署協約,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利益,法國則承認英國對埃及的控制。1907年,英俄協約簽訂,三方構成協約國核心架構。
此舉針對崛起的德意志帝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陣營奠定基礎。
中共取消「四大」
1980年4月8日,中共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刪除憲法中關於「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條文。此舉象徵毛時代「四大自由」正式退出政治舞台,思想言論逐步受限於制度化控制。
世衛宣布小兒麻痹基本絕跡
1994年4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截至1993年,全球已有141個國家無小兒麻痹病例。美洲地區率先達到根除目標,其他地區亦病例銳減。
這標誌著人類對小兒麻痹病毒的成功控制,距離全球根除僅一步之遙。
美國展示「全球電子圖書館」
1995年4月8日,美國鐘斯交互有線電視公司展示全球首個「電子圖書館」概念,透過有線網路高速傳輸數位化圖像、聲音與文字,使用者可即時查閱資料。
此技術為日後互聯網多媒體發展鋪路,影響深遠。
袁隆平談糧荒 引發熱議
2009年4月8日,《廣州日報》刊登對袁隆平的專訪,他首次在官媒上坦言大躍進期間餓死四千萬人,並批評當年「虛報浮誇」與錯誤政策導致災難。
作為副部級科學家,袁隆平的言論在網民間引發強烈反響,開啟中國對歷史飢荒的公共討論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