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誕辰
1528年11月12日,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出生於山東登州。他在明朝中後期致力於抵禦倭寇侵擾,並在沿海建立了訓練有素的戚家軍,成功平息了多年倭寇之患。戚繼光在京師防務和長城修築方面也有所貢獻,其功績使他被視為民族英雄。晚年遭到朝廷排擠,官職被革,最終病逝,但其軍事思想和訓練方法影響深遠。
孫中山誕辰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縣)翠亨村。作為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他創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其「三民主義」思想,即民族、民權和民生,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指導方針。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後,孫中山成為臨時大總統,並成立中華民國。其後,他持續推動國家發展與軍事改革,直至1925年病逝,為中國的共和建設奠定基礎。
華盛頓會議召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1年11月12日,九個主要戰勝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與會國包括美、英、法、日、意等國及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此次會議討論了戰後領土分配、太平洋地區穩定與軍備控制等問題,最終簽訂了《四國公約》、《五國海軍條約》及《九國公約》。這些條約旨在限制日本擴張、削減各國軍備並保障中國主權完整,對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英美開羅會議召開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中國政府首腦蔣介石於埃及開羅舉行高層會議,主要討論對日本作戰的戰略和戰後安排。此次會議達成的《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提出,將把日本從其所佔領的中國、朝鮮等地逐出,以實現亞太地區的和平。羅斯福隨後前往德黑蘭徵得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支持,該宣言於1943年12月1日正式發布,成為二戰中對亞洲局勢的重大聲明。
西德重組軍隊
1955年11月12日,德國在波恩舉行了簡樸的儀式,正式宣布重組軍隊,標誌著西德在冷戰局勢下重回軍事舞台。重組後的德國軍隊以國防為目的,受北約協防框架約束,旨在抵禦蘇聯的擴張威脅。西德軍事重建不僅提高了德國的國防能力,還鞏固了美歐同盟關係。
印度上空空難
1996年11月12日,一架沙特航空波音747客機和哈薩克斯坦航空伊柳辛-76型貨機在新德里上空相撞,兩機上的349人全部罹難。該事件被視為當時最嚴重的航空事故之一。事後調查顯示,由於空中管制和溝通失誤,兩機進入同一飛行高度,最終釀成慘劇。此事故促使印度及其他國家提升空中交通管制技術,以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巴格達自殺爆炸
2006年11月12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個警察招募中心發生自殺炸彈襲擊,至少造成30人死亡,60人受傷。多數受害者為正在等待入伍的年輕人。該事件凸顯了當時伊拉克境內動盪不安的局勢,並表現出當地恐怖主義活動的嚴重性。隨著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干預加深,此類襲擊頻繁發生,加劇了當地的安全挑戰和人道危機。
紅色高棉副總理英薩利被捕
2007年11月12日,聯合國與柬埔寨聯合設立的特別法庭逮捕了紅色高棉政權的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英薩利及其妻子。英薩利在紅色高棉期間協助推行極端政策,並與波爾布特等領導人共同建立了壓迫性的農業社會體制。該政權主張摧毀一切資產階級元素,迫害知識分子,並強制所有人集體化,最終導致約200萬人死亡。金邊被徹底清空,成為一座「死城」,而當時的堆斯陵監獄成為屠殺場所之一。特別法庭對紅色高棉領導層的審判,象徵著柬埔寨對過往歷史的反思與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