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3月21日)

新疆融雪性洪水災害:13人死亡,2萬房屋倒塌,130多萬人受災

自2010年2月以來,新疆多地連續遭受極端天氣影響,包括暴雨、雪災、泥石流、融雪型洪水和強沙塵暴等災害,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隨著氣溫急劇回升,先前受雪災影響的地區再度遭受融雪型洪水衝擊。截至3月21日的統計,這場災害已造成全疆13人死亡,13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2.7億元人民幣。

根據《瀟湘晨報》的報導,伊犁河谷地區短時間內經歷了19次極端天氣影響,部分地區多次發生雪崩、低溫災害和融雪性洪水。由於氣溫迅速回暖,積雪加速融化,導致洪水暴發,摧毀大量基礎設施和居民房屋。此次災害已造成2萬多座房屋倒塌,1萬多座溫室大棚受損,4萬多頭牲畜死亡,影響當地農牧業生產和居民生計。

專家表示,新疆地區春季氣溫升高導致的融雪性洪水,與極端天氣頻發以及全球氣候變遷有關。近年來,極端天氣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這對於本已乾旱少雨的新疆地區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和救援機構已經啟動緊急應對措施,進行受災人員安置,並加強河道監測和水利工程防護,以減少後續洪水對當地的影響。

新疆融雪性洪水災害:13人死亡,2萬房屋倒塌,130多萬人受災

孫中山先生正式被尊稱為國父

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尊稱總理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彰他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隨後,國民政府於同年4月1日正式發布全國通令,確立孫中山「國父」的稱號,要求全國上下統一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領袖之一,致力於推翻滿清專制統治,創立中華民國。他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重要指導思想。他的領導推動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國走向共和國制度。這一決議確立了孫中山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強化了國民政府的合法性與權威性

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開啟新任期

1984年3月21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正式選舉蔣經國為第七屆總統,並由李登輝擔任副總統。蔣經國的當選標誌著台灣政局的穩定與延續,他的施政方針繼續強調經濟發展、國防現代化和社會改革。

蔣經國自1978年首次當選總統以來,積極推動台灣經濟發展,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他致力於進行政治改革,1980年代逐步解除部分戒嚴措施,並推動本土化政策,提拔台灣本省籍政治人物進入政府高層,為後續台灣民主化進程奠定基礎。

此外,蔣經國在經濟方面推動科技發展與產業升級,積極發展資訊科技和高科技產業,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他的施政理念影響了台灣後續數十年的發展,並為台灣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開啟新任期

汪精衛遇刺未遂,親信曾仲鳴身亡

1939年3月21日,汪精衛在越南河內遭到中國軍統特工的暗殺行動,然而,他本人因巧合倖免於難,而其親信曾仲鳴卻不幸遇害。

據悉,當晚軍統特工潛入汪精衛住所,鎖定三樓朝南房間為目標,認定房內之人即為汪精衛,遂朝房內掃射數十發子彈後迅速撤離。然而,當時該房間內居住的實為汪精衛的親信曾仲鳴夫婦,曾仲鳴當場身亡,汪精衛因將房間讓給曾仲鳴夫妻而幸運逃過一劫。

此事件震驚國際,並使得日本加強對汪精衛的保護。汪精衛作為親日政權的代表,早在1938年便與日本展開密切合作,建立南京偽政府,此舉引發中國國內極大憤怒,亦使得國民政府積極策劃暗殺行動,試圖終結其賣國行為。

康有為病逝,戊戌變法領袖離世

1927年3月21日,著名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在青島病逝,享年69歲。康有為,字南海,清末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學者,因倡導變法圖強而聞名於世。他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曾多次上書光緒皇帝,力圖推動中國政治制度改革,最終因變法失敗被迫流亡海外。

康有為的思想影響深遠,他所著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作品,為中國近代政治和思想變革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然而,他晚年極力支持保皇復辟,與當時的民主共和潮流相背離,導致其歷史評價褒貶不一。儘管如此,康有為在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貢獻仍然不可忽視。

巴洛克音樂巨匠巴赫誕生

1685年3月21日,西方音樂史上的偉大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誕生於德國,他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對後世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巴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涵蓋宗教音樂、鍵盤音樂、管弦樂等多種類型。代表作品包括《馬太受難曲》《D小調彌撒曲》《勃蘭登堡協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等。他的作品以複雜的對位技法和深厚的情感表達著稱,為後世的作曲家如貝多芬、莫札特等人提供了重要的靈感來源。

巴赫雖然生前並未獲得極高的名聲,但在19世紀後,其音樂被廣泛研究與讚譽,最終奠定了他作為西方音樂史上最重要作曲家之一的地位。

巴洛克音樂巨匠巴赫誕生

法國頒佈《拿破崙法典》,奠定現代法律基礎

1804年3月21日,法國正式頒佈《法國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該法典由拿破崙親自主持制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法律之一。

法典內容涵蓋財產權、契約、婚姻、繼承等領域,確立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並奠定了現代法治的基礎。該法典影響深遠,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多個國家的法律藍本。如今,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日本等國的法律體系均受到其影響,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法律成就之一。

法國頒佈《拿破崙法典》,奠定現代法律基礎
孫中山 蔣經國 汪精衛
康有為
拿破崙
李登輝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