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3月25日)

孫中山決定武裝倒袁

1913年3月25日,孫中山自日本返回上海,與陳其美、居正、戴季陶等革命黨要員齊聚黃興寓所,商討宋教仁遇刺案的對策。孫中山認為暗殺與法律訴訟均不足以撼動袁世凱的地位,唯有快速整合革命力量,先發制人,以武力推翻袁氏專制。他指出,袁世凱握有大權,能任意調兵遣將;若不在其毫無防備之時奮起行動,將錯失關鍵時機。宋教仁案證據充分、民心憤激,正是發動武裝鬥爭的最好契機。此舉為日後的“二次革命”埋下伏筆,也展現了孫中山堅持革命理想的決心。

孫中山決定武裝倒袁

1936年閻錫山成立「自強救國同志會」

1936年3月25日,閻錫山在太原宣佈成立「自強救國同志會」,並自任會長,下設青年、工人、民眾、商人、婦女五個委員會。閻錫山提出在山西推行「物產證券」與「按勞分配」制度,目的在於動員全省的人力、物力、財力,希冀藉此完成經濟和軍事的近代化。同時,他也要求全省民眾積極參與武裝訓練,以「犧牲救國」的決心應對外部威脅。此舉不但體現了閻錫山對經濟改革與社會動員的重視,也反映當時中國各地方政府為備戰與振興家園所做的努力。

英、普、俄、奧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潛返巴黎,重登皇位,史稱「百日王朝」。此時英國、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等國正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得知拿破崙復辟後,於同年3月25日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並分六路進軍法國。隨後在6月18日的滑鐵盧會戰中,拿破崙最終落敗。6月22日,他宣布第二次退位,被流放至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勒拿島,於1821年5月5日客死他鄉。此戰結束了拿破崙時代,歐洲列強得以重新瓜分勢力範圍,亦影響日後歐洲政治版圖的重塑。

英、普、俄、奧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

歐盟決定發行歐元

1998年3月25日,歐盟執行委員會通過決議,正式宣佈自1999年起發行歐元,為歐洲貨幣一體化邁出關鍵一步。歐元的誕生不僅加強了歐盟成員國間的經貿聯繫,也讓歐洲在國際金融舞台上擁有更具份量的共同貨幣。隨著歐元區的擴大及多國融入,此一舉措促進了區域經濟融合,為全球金融體系帶來重大改變。

歐盟決定發行歐元

2005年蒙古爆發大規模示威

2005年3月25日,受吉爾吉斯斯坦「橙色革命」影響,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爆發近萬人參與的遊行示威。示威者指責蒙古人民革命黨(前身為共產黨)聯合執政後,政府高層貪腐嚴重,民眾生活困苦。他們要求徹底改革政治與維護政府透明度,希望能借國際局勢的改革浪潮,為本國政治帶來新契機。此事件展現了蒙古社會對民主自由的渴望,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對蒙古內部政局的關注。

雅典議會宣佈希臘為共和國

1924年3月25日,雅典議會通過決議,宣佈廢黜國王及格呂克斯堡王朝的繼承權,並宣告希臘改行共和制。該決議仍須經由公民投票加以確認,且明定沒收原屬被廢黜王朝的財產。這是希臘在動盪局勢中爭取共和與民族獨立的重要里程碑,也反映出歐洲在一戰後對王室體制的質疑與瓦解。

雅典議會宣佈希臘為共和國

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簽訂

1957年3月25日,法國、西德、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與荷蘭共六國正式簽訂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條約,亦稱《羅馬條約》。該組織致力於消除關稅壁壘,促進成員國間人員、貨物、服務與資本的自由流動,為後來的歐洲聯盟(EU)奠定雛形。此舉大幅加速了歐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對全球經濟秩序產生深遠影響。

《北非諜影》獲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1944年3月25日,電影《北非諜影》(又名《卡薩布蘭卡》)榮獲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故事背景設定在1940年的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這裡是納粹控制下的歐洲大陸前往自由世界的最後關口。男女主角瑞克(Rick)與伊爾莎(Ilsa)曾有一段愛情糾葛,後來伊爾莎與她的丈夫拉茲洛(Laszlo)為了躲避納粹追捕,來到瑞克的酒吧尋求協助。瑞克經歷內心掙扎,最終選擇成全他們的自由。該片的劇情、角色塑造以及浪漫與犧牲交織的主題,令其成為影史經典之作。

《北非諜影》獲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2007年日本北陸7.1級強震

2007年3月25日上午,日本本州北陸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震,傍晚又接續發生規模5.3的餘震。此災難造成至少1人罹難、170人受傷,並迫使上千名居民撤離家園。震中附近多處建築損毀,基礎設施受損,當局隨即展開全面救援行動。這次地震再次警示日本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地理風險,也凸顯日本在地震防災與減災方面的持續努力。

2007年香港特首選舉:梁家傑承諾2012捲土重來

2007年3月26日,香港舉行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被譏為「小圈子」選舉。最終泛民主派候選人梁家傑落敗,但他承諾努力強化自身政治與公共政策能力,並表示要在2012年捲土重來。同時,民主派專業界別選委亦宣佈籌組跨界別專業聯盟,明確支持21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的2012年雙普選方案,力爭一人一票的普選目標。

沙特國王費薩爾遇刺

1975年3月25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薩爾於宮廷招待會上遭患有精神疾病的侄子槍擊身亡。王儲哈立德隨即繼任國王,延續了沙特家族對國家的控制。費薩爾在位期間推行現代化改革,並利用石油資源推動國家富裕發展,其遇刺身亡在國內外引起強烈震動,也使沙特政局一度陷入不穩定。

1985年美國利用衛星技術輔助火車運行

1985年3月25日,美國伯林頓北方鐵路公司在兩列火車頭上安裝電腦及先進電子設備,用以接收來自1.25萬英里高空衛星發送的精準定位訊號,誤差可縮小至150英尺。傳統鐵路信號系統的定位誤差常達7至10英里之譜,該計畫的實施象徵著鐵路運輸技術的重大飛躍,不僅有助於防範事故,也為其他交通運輸領域的科技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

1985年美國利用衛星技術輔助火車運行
閻錫山
孫中山
歐盟
歐元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