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1日)

俄羅斯連環炸彈襲擊,50餘人喪生

201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俄羅斯在短短四天內遭遇五起炸彈襲擊,其中四起為自殺式攻擊,造成超過50人死亡,震驚全國。

3月29日,莫斯科地鐵在上班高峰時段發生連環爆炸,兩起爆炸間隔僅40分鐘,造成39人喪生、60多人受傷,成為俄羅斯六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事件。這兩起爆炸發生在盧比揚卡站與文化公園站,盧比揚卡站鄰近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總部,被視為極具象徵意義的恐怖襲擊目標。

3月31日,達吉斯坦共和國基茲利亞爾市接連發生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1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高級警官。警方指出,第一名自殺炸彈客在交通檢查站引爆炸彈,而第二名襲擊者則偽裝成救援人員,在群眾聚集時引爆炸彈,造成更大傷亡。

4月1日,達吉斯坦共和國再度發生爆炸,一輛載有炸藥的汽車在西部某村莊發生爆炸,造成兩人喪生、一人重傷。這一系列襲擊事件使俄羅斯全國陷入恐慌,政府宣布加強反恐措施,並對北高加索地區的分離主義武裝進行嚴厲鎮壓。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EP-3型電子偵察機與中國海軍殲-8戰鬥機在海南島東南約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發生碰撞。中國戰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後失蹤,後被中國確認陣亡。而美軍偵察機則迫降海南陵水機場,機上24名美軍被中方扣留。

這起事件引發了中美外交緊張局勢。中國政府要求美國正式道歉,並保證不再在中國沿海執行偵察任務,而美國則堅持不使用「道歉」(apology)一詞,僅表示「遺憾」(regret)。美方最終在4月8日由國務卿鮑威爾表達「sorry」(對不起),並承認飛機迫降侵犯中國領空。但中國堅持加上一個「very」(非常),才最終接受美方表態。

4月12日,24名美軍獲釋離開海口,美軍偵察機則在7月3日由俄製安-124運輸機拆解運回美國。這次事件成為冷戰後中美軍事摩擦的一次典型案例,影響雙方軍事互信長達數年。

孫中山自行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參議院宣布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並於次日決定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象徵性地將政權交予袁世凱,完成辛亥革命後的權力過渡。

隨後,臨時參議院也於4月4日決定遷往北京,並於4月21日正式成立國務院,確立北京作為新政府的行政中心。4月29日,臨時參議院在北京舉行開院儀式。孫中山的辭職和臨時政府的北遷,使辛亥革命的成果部分落入袁世凱之手,也為中國近代歷史的軍閥割據局面埋下伏筆。

巴黎和會中國代表抗議山東問題處理方式

1919年4月1日,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正式抗議英、美、法三國關於山東問題的決議。

一戰結束後,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戰後領土安排。日本代表在會上提出,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全部侵略權益,遭中國代表強烈反對。中國代表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並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然而,英、美、法為了與日本維持戰略合作,無視中國主權,最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

這一決定激起中國國內強烈不滿,直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學生和民眾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拒絕簽署巴黎和約,最終中國代表團未簽署和約,但山東問題仍未能解決。

張國榮逝世

2003年4月1日,香港影壇巨星張國榮於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跳樓身亡,享年46歲。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震驚亞洲娛樂圈,眾多影迷、藝人紛紛表示哀悼。

張國榮被譽為華語樂壇和影壇的傳奇人物,他的音樂作品如《追》、《風繼續吹》、《倩女幽魂》等廣受歡迎,而他在《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春光乍洩》等經典電影中的精湛演技,更是奠定了他在影壇的地位。

他的離世後,關於抑鬱症、壓力和同性戀議題的討論逐漸增加,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也有所提升。每年4月1日,仍有大批粉絲前往香港悼念這位影壇與歌壇的傳奇人物。

愚人節的起源

每年4月1日是「愚人節」,又稱「萬愚節」,這一天人們可以開各種玩笑來娛樂和愚弄他人。

關於愚人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較廣為接受的一種認為,16世紀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將新年從4月1日改為1月1日,但一些習慣於舊曆的人仍然在4月1日慶祝新年,於是被戲稱為「愚人」,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傳統,發展為今日的愚人節。

此外,也有說法認為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嬉樂節(Hilaria)或印度的胡里節(Holi)有關,這些節日都有惡作劇和歡笑的元素。

如今,愚人節已成為全球流行的節日,許多企業、媒體甚至政府機構都會在這一天發佈惡搞消息,增添趣味。例如,Google曾多次在愚人節推出虛假產品宣傳,而許多知名品牌也會借此機會進行創意行銷,吸引公眾關注。

愚人節
張國榮
孫中山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