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6日)

劉少奇遭「文革」揪鬥,國家主席也難逃劫難

1967年4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正式遭到「文化大革命」的批鬥,成為當時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作為曾經的中共第二號人物,劉少奇在1959年接替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並在1961年推動經濟調整政策,試圖挽救因「大躍進」導致的三年大饑荒。然而,隨著1966年文革爆發,毛澤東發動「紅衛兵」與極左勢力,將劉少奇打成「叛徒、內奸、工賊」。

1967年起,劉少奇開始受到公開批鬥,被剝奪一切職務,與家人隔離。1969年,他被秘密關押於河南開封,身患肺炎卻無人醫治,最終孤獨地死去,甚至連遺體都未被妥善安葬。直到1978年,劉少奇才被平反,恢復名譽。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共產專制下法律的無效,也象徵著中國近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盧旺達與布隆迪總統空難,釀成種族大屠殺

1994年4月6日,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布隆迪總統恩塔里亞米拉在參加坦尚尼亞的和平會談後,同乘一架座機返回盧旺達首都基加里。當飛機即將降落時,突然遭到地對空飛彈擊落,機上所有人員無一生還

這場暗殺事件直接點燃了盧旺達的種族衝突,極端胡圖族迅速發動報復行動,展開了史上最慘烈的種族屠殺之一。在短短100天內,約80萬至100萬名圖西族人與溫和派胡圖族人慘遭屠殺,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駭人的種族滅絕之一。這場悲劇也讓國際社會深刻反思,在面對種族仇恨時,國際干預與人道主義的遲緩反應,往往導致難以挽回的慘劇。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幕,人類體育歷史新篇章

1896年4月6日,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雅典奧運)在希臘雅典隆重開幕。這是自西元393年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廢除古代奧運以來,人類首次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

這屆奧運會的發起者是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他於1894年創立國際奧委會,並選擇希臘作為現代奧運的誕生地,以象徵體育精神的復興。儘管當時財政困難,但組委會仍克服挑戰,吸引了14個國家、241名運動員參加,比賽項目共43個,並於帕那辛納克體育場舉行。

這場奧運會不僅展現了世界體育交流的可能性,也奠定了奧運精神的基礎,為後世的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開啟了新的時代。

孫中山被美國移民局扣押於三藩市,華僑營救

1904年4月6日,孫中山搭乘「高麗」號郵輪抵達美國三藩市(舊金山),卻遭到美國移民局以護照問題為由拒絕入境,並被關押至仙人島扣留所。當時,美國的「排華法案」對中國移民設下了嚴苛限制,孫中山也因此被懷疑持有假證件

當地華僑首領黃三德與《中西日報》社長伍般照得知消息後,立即聘請律師向當局交涉,並向華僑社群尋求支援。經過數週努力,孫中山終於在4月28日獲釋,並在美國展開一系列革命演講,成功籌集資金,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奠定基礎。

這起事件展現了華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也反映出當時美國對中國移民的不公平待遇。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病逝

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聖齊奧(Raphael Sanzio)因過度勞累病逝,享年37歲

拉斐爾以其細膩、柔美的畫風聞名,他的作品如《聖母的婚禮》、《西斯廷聖母》展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1508年,他受命為梵蒂岡宮廷繪製壁畫,與米開朗基羅、達文西並列為「文藝復興三傑」。他的逝世被視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一大損失,其影響延續至今。

甘地領導印度非暴力抗議運動,發起「食鹽進軍」

1930年4月6日,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發起「食鹽進軍」,抗議英國殖民政府對食鹽徵收重稅。甘地率領數千名印度民眾,從薩巴馬提修道院步行240英里阿拉伯海岸,象徵性地違反英國的食鹽法規,並掀起全國性的不合作運動

這場行動震動國際社會,也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轉折點,最終促成印度在1947年獨立

人類首次徒步到達北極

1909年4月6日,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里(Robert Peary)率領探險隊,成為首批成功抵達北極點的人類。

這次探險歷時數月,隊員們面對極端低溫、冰裂險境與嚴峻考驗,最終在北極點插上美國國旗,開創極地探險史上的里程碑。

孫中山 文化大革命
大躍進
拉斐爾
甘地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