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25日)

崇禎自縊,明朝終焉之痛

1644年4月25日(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在李自成義軍勢如破竹攻入北京之際,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結束了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事發前數日,李自成大軍攻勢猛烈,守城太監曹化淳於4月23日獻出彰儀門(今廣安門),導致外城失守。崇禎見大勢已去,遣走皇子永王與定王、命皇后自盡,甚至親手殺死長平與昭仁兩位公主,情景淒楚。

4月25日凌晨,崇禎登上鐘樓鳴鐘召見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孤立無援的他最後走上萬歲山(今景山),在一棵槐樹上懸樑自盡,臨終前衣襟寫下「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以悲壯謝罪,昭示後人。

汪精衛等行刺攝政王未遂案開庭

1910年4月25日,清法部開庭審理同盟會成員汪精衛等人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案。此舉震動朝野,也象徵清末革命力量的激進化。事件起源於同盟會內部與外界對孫中山的「遠距離革命」批判,汪精衛為回應梁啟超之譏諷,發誓以行動證明革命者之志,並致信胡漢民稱:「此行必無生還之望,雖死猶張目以望革命軍入都門。」

汪精衛等人以影相館為掩護,在琉璃廠密謀計畫,鑄造「鐵西瓜」炸彈,企圖暗殺攝政王載灃。3月31日夜,部署炸彈行動時遭發現,汪與同夥黃復生被捕。雖本擬處以死刑,後因王公勸說,改判終身監禁。此事件反轉外界對革命黨的輿論,使同盟會再度獲得群眾支持。

被囚十二年的班禪喇嘛轉世靈童

2007年4月25日,西藏流亡政府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辦儀式,紀念第十一世班禪喇嘛根敦確吉尼瑪18歲生日,並呼籲中國當局釋放這位自1995年失踪至今的靈童。達賴喇嘛於1995年認定他為轉世靈童,但不久後根敦確吉尼瑪與家人即遭帶走,被中國政府稱為「受到保護」,至今下落不明。

根據藏傳佛教傳統,班禪喇嘛是僅次於達賴喇嘛的重要宗教領袖,並負責認證未來的達賴。中國政府拒絕承認達賴認定之靈童,另行指定班禪繼任者,引發國際爭議與關注。儘管包括美國國會、歐洲議會等多方發出呼籲,中方仍未透露其行蹤,被聯合國稱為「全球最年幼的良心犯」。

蔣經國紐約遇刺,驚動國際

1970年4月25日,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布拉薩酒店門前遭台獨分子黃文雄與鄭自才行刺。此次事件發生於蔣應美國國務卿羅傑斯之邀訪問期間,刺客試圖向國際表達政治訴求,引發中美外交震盪。蔣經國在襲擊中幸運生還,行刺者則被當場逮捕。

李自成入主北京,短命政權開端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進入北京,結束明朝的統治,正式稱帝。不過,李自成的統治僅維持四十二天,便於清軍與吳三桂聯手反攻下被迫撤離。其草率改革與無力整合政權,導致百姓失望,也未能穩定政權根基,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易北河會師,盟蘇合作終戰在望

1945年4月25日,美國與蘇聯軍隊在德國易北河畔歷史性會師。這場由美國第一軍與蘇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達成的聯繫,象徵盟軍對納粹德國的合圍已完成,歐洲戰場勝利在望。此舉為二戰歷史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美蘇冷戰前罕見的軍事協作。

聯合國制憲會議召開,和平組織起點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來自50個國家的282名代表齊聚一堂,討論成立一個防止戰爭、促進和平與人權的國際組織。該會議最終促成《聯合國憲章》的制定,並於同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開啟聯合國的歷史。

DNA雙螺旋結構發表,科學革命的里程碑

1953年4月25日,《自然》期刊刊登了詹姆斯·沃森與法蘭西斯·克里克共同撰寫的文章,首次提出去氧核糖核酸(DNA)為雙螺旋結構,徹底改變人類對遺傳密碼的認識。這項發現奠定現代分子生物學基礎,促成後續基因工程、醫療科技等革命性進展。

日本首相竹下登因賄賂醜聞辭職

1989年4月25日,日本首相竹下登因涉及利庫路特公司賄賂案,面臨輿論與政壇壓力,於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辭職。該案揭示政商勾結的黑幕,動搖自民黨政權穩定,也促使日本朝向政治透明化改革。

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埃以和平落實

1982年4月25日,根據1979年埃以和平條約的協議,以色列撤出最後一批駐紮在西奈半島的軍隊,將該地完全交還給埃及。這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歷史上的重要和解舉措,也使埃及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締結正式和平的阿拉伯國家。

凱末爾守護伊斯坦堡,土耳其戰役轉折

1915年4月25日,英法聯軍自加里波利半島發起進攻,意圖奪取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土耳其年輕軍官凱末爾帕夏臨危受命,領軍死守達達尼爾海峽,成功阻止聯軍登陸。這場戰役最終以協約國失敗告終,凱末爾因此崛起,後來更成為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者與國父。

香港新國際機場竣工,啟動航空新紀元

1998年4月25日,耗資498億港元興建的香港新國際機場正式竣工,並計劃於同年7月6日投入營運。新機場位於赤鱲角,具備年運量3,500萬人次與300萬噸貨物的處理能力,並設有先進的行李處理系統,每小時可處理近2萬件行李,標誌香港航空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崇禎
李自成
汪精衛 梁啟超
班禪喇嘛
蔣經國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