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宣誓就職「非常大總統」,試圖重建中華民國合法政權,以抗衡北京軍閥政府。在就職宣言中,他強調尊重列強既有條約下的正當權利,並實行「開放門戶」政策,歡迎外資與技術開發中國資源。其主要目標,是促請國際承認廣州政權為「唯一合法政府」,推進全國統一。
然而,孫中山此時政治處境仍困難重重:國際社會未予承認,軍閥割據、北洋勢力仍據中原,盟友如陳炯明等人也開始出現分裂跡象。這次就職,是孫中山革命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政治抗爭姿態。
國民政府勝利還都南京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決定結束遷都重慶的八年戰時體制,於1946年5月5日正式還都南京。當日舉行隆重典禮,蔣介石與宋美齡共同出席,發表訓詞強調抗戰勝利得來不易,並痛斥日本侵略暴行。
蔣在廣播中引用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提醒國人「痛定思痛」,呼籲全體同胞自立自強,永不再受外侮。這是中華民國在形式上重新回到和平秩序的象徵,但內部政爭、外部美蘇冷戰陰影已悄然降臨。
黃埔軍校正式開學
1924年5月5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島正式開學,成為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學校由孫中山創辦,蔣介石為首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
黃埔軍校的訓練融合政治與軍事,強調忠誠於國家與黨的使命,培育出如林彪、杜聿明、陳誠等數百名日後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軍事人物。它也是中華民國現代化軍事改革的起點。
《淞滬停戰協定》簽署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中日雙方於5月5日簽署《淞滬停戰協定》,由英國斡旋,在上海英國領事館達成。協定內容包括雙方撤兵與設立非武裝區,由外國觀察員監督。
然而此協定並未真正終止日本的侵略企圖,僅是短暫戰事休止。日本在1937年再度發動全面戰爭,協定成為一紙空文。
馮玉祥出師潼關
1927年5月5日,馮玉祥率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由潼關出兵支援北伐。5月中旬後展開一系列攻勢,擊潰吳佩孚直系軍,控制鄭州與河南地區。
這場軍事行動實質摧毀了北洋軍閥「直系」的主體勢力,國民黨北伐進程因此加速,華北局勢也開始動搖。
粵桂戰爭爆發
1929年5月5日,桂系軍閥李宗仁宣布組成「護黨救國軍」,發動對粵系的戰爭,導致桂粵衝突升級。李宗仁與白崇禧分兵進攻廣州,點燃「蔣桂戰爭」火藥庫。
桂軍雖於初期得勢,但最終於白泥戰役敗退,廣西被粵系反攻收復。此役為蔣中正統一南方政權鋪平道路,逐漸收攬軍政大權。
馬克思誕生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特里爾。他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與剩餘價值理論,與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為後世的社會主義運動提供理論根基。
馬克思對20世紀政經思想影響深遠,不僅塑造蘇聯、共產中國、東歐等政權思想體系,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持續引發對勞工權利與社會正義的深刻思考。
張之洞《勸學篇》問世
1898年5月5日,清末重臣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提倡在不背離傳統倫理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科技、軍事與制度。該書長達4萬字,被譯成多種語言,成為清末新政推動現代教育的重要文本。
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法國前皇帝拿破崙於流放地聖赫勒拿島病逝。他在生前兩度稱帝,稱霸歐洲,締造拿破崙法典與現代民法基礎。滑鐵盧戰敗後,他被第二次流放,終老於南大西洋孤島,結束傳奇一生。
江孜戰役:藏軍抵抗英軍
1904年5月5日,英軍入侵西藏,在江孜與藏軍爆發激戰。藏軍雖奮勇抵抗但不敵武器優勢。5月15日,西藏宣布對英開戰。英軍藉由軍事與外交雙重壓力迫使清廷妥協,揭示中央對西藏控制力的薄弱。
對馬海峽海戰爆發前夕
1905年5月5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與波羅的海艦隊會合,準備與日本艦隊進行決戰。5月27日,日本在對馬海峽展開伏擊,兩天激戰後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標誌著亞洲國家首次擊敗歐洲海軍強權,改變世界格局。
第五屆奧運會開幕
1912年5月5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開幕第五屆奧運會,共28國2547人參賽。首次使用自動計時器與攝影終點線技術,並引入現代五項全能賽,是運動科技與組織制度現代化的里程碑。
巴黎協定生效,西德重新武裝
1955年5月5日,《巴黎協定》生效,正式結束對西德的佔領,西德獲得主權並獲准建軍、加入北約。此舉加速東西歐軍事對抗,也是德國「正常化」的關鍵一步。
英國SAS突襲伊朗大使館
1980年5月5日,英國特種部隊SAS成功突襲倫敦伊朗大使館,營救19名人質。該行動因效率與戰術精準而聲名大噪,也奠定SAS世界頂級反恐部隊地位。
法國福裡亞尼球場坍塌慘案
1992年5月5日,法國杯準決賽期間,巴斯蒂亞福裡亞尼球場臨時看台坍塌,造成18人死亡、2000餘人受傷。此事故震動法國,導致日後法國全面改革體育場安全法規。
也門內戰全面爆發
1994年5月5日,也門南北矛盾激化爆發全面內戰。南方領導人比德宣布成立「也門民主共和國」,而北方政府不予承認,雙方激戰數月。聯合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積極斡旋,戰爭導致大量平民死傷,至今仍影響該國政治局勢。
微型《五經全注》現身開封(1997年)
1997年5月5日,河南開封展出一部火柴盒大小的清代微型《五經全注》,據信為光緒年間科舉舞弊所用。全書共352頁、30萬字,以極細宣紙手工抄製,成為古代教育史與文物研究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