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7月2日)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位登基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忌恨李世民功高震主,屢次設計謀害他。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在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支持下於皇宮北門玄武門設伏,親射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事件後李世民掌握軍權,兩個月後高祖讓位,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盛世的奠基者。

英艦進犯廈門遭清軍抵抗

鴉片戰爭期間,1840年7月2日,英軍因在廣州久攻不下,轉向進犯福建廈門,總督鄧廷楨預先加強海防建設,修築炮台、添置火炮,使英艦未能登陸,僅能沿海北上,顯示清軍局部防守的頑強。

黎元洪請馮國璋代大總統

張勳復辟失敗後,1917年7月2日,黎元洪避入日本使館並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職務,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組成討逆軍討伐張勳。同年8月,馮國璋正式就任臨時大總統,北洋軍閥內部分裂加劇。

孫中山討伐陳炯明遇海軍叛變

1922年7月2日,孫中山為討伐叛變的廣東軍閥陳炯明回師廣州,海軍司令溫樹德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在陳策等人保護下乘艦撤離黃埔,顯示革命陣營內部矛盾與艱難處境。

湯山會議召開

1928年7月2日,蔣介石邀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在北平湯山召開軍事善後會議,商討軍事統一及穩定局勢問題,為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日本製造萬寶山事件

1931年7月2日,日本在韓國的移民在中國吉林萬寶山強行修築水渠,與當地村民發生衝突,日警大肆逮捕拷打中國村民,引發抗議,成為日本侵華的藉口與「九一八事變」前奏。

日本制定掠奪華北資源大綱

1935年7月2日,日本關東軍及偽滿政權在長春會議制定《華北經濟開發指導案》,決定通過投資公司掌控煤礦、交通、棉花貿易,為全面掠奪中國華北資源作準備,加速侵華經濟滲透。

劉少奇《論黨內鬥爭》演講

1941年7月2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鬥爭》演講,強調黨內鬥爭的必然性與必要性,被列為延安整風運動的必讀文件。然而他本人於文革期間遭毛澤東整肅,最終悲慘死去,反映中共內部殘酷權鬥。

中蘇談判蘇軍出兵條件

1945年7月2日,中國政府代表宋子文在莫斯科與史達林談判蘇軍出兵對日條件,雙方討論外蒙古獨立及蘇聯對中國東北權益問題,最終中國同意以公投決定外蒙地位,為蘇軍出兵東北創造條件。

波蘭將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紀念館

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決議將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屠殺400萬人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永久警示世人勿忘二戰浩劫與反人類罪行。

廬山會議召開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江西廬山召開擴大會議,原意為總結經驗、糾正大躍進的左傾錯誤。7月14日彭德懷上書毛澤東提出批評,反被指控「反黨集團」,引發全黨反右傾運動,造成政治迫害與社會災難。

海明威自殺身亡

1961年7月2日,美國著名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以獵槍自戕身亡,享年61歲。代表作有《老人與海》《戰地鐘聲》《太陽照常升起》等,他的硬漢風格深刻影響20世紀文學。

美國總統簽署民權法案

1964年7月2日,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簽署《民權法案》,禁止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國籍歧視,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重要成果,推動美國社會平權進程。

麥加宰牲節踩踏慘案

1990年7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麥加朝覲期間,因人群擁擠發生踩踏事件,造成1,426名朝聖者死亡,成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朝覲踩踏事件之一,凸顯大規模宗教活動的安全挑戰。

摩爾多瓦斯特凡大公逝世

1504年7月2日,摩爾多瓦國王斯特凡三世逝世,他在位47年多次擊退奧斯曼帝國入侵,是中世紀東歐著名的民族英雄與軍事統帥,曾在「高橋之戰」大破土耳其軍。

李世民
李淵
李建成
長孫無忌
尉遲敬德
玄武門之變
海明威
蔣介石 馮玉祥
閻錫山
李宗仁
孫中山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