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標誌著中華民國的建立,革命軍成功佔領湖廣總督署。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及成都血案,激起了騷亂。清廷為平息風潮,派遣了端方率領的部分湖北新軍入川。湖廣地區趁機策動在武昌和長沙發動起義。9月1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中國同盟會成員的推動下,建立了起義領導機構。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號召開會議,決定在10月6日湘鄂兩省同時起義,但由於清廷發現計劃,起義被迫延期至10月16日。
10月9日,共進會領導人在漢口俄租界進行炸彈製造時發生爆炸,俄國巡捕到場搜查並拘捕了革命黨人,湖廣總督瑞澄下令封鎖四城並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蔣翊武決定在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但由於城內戒備嚴密,起義計劃失敗。
10月10日,新軍士兵熊秉坤在緊急情況下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推舉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攻佔了楚望台軍械所,繳獲大量武器和彈藥,為起義奠定了基礎。當天晚上,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陸軍第八鎮司令部,並使用炮兵進行轟炸。經過反覆進攻,起義軍最終在天亮前佔領了總督署和司令部。
起義成功後,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相繼在10月11日夜和10月12日光復了漢陽和漢口。武昌起義勝利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號召各省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巴拿馬運河開通
1913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威爾遜點燃炸藥,打開了巴拿馬運河的最後一部分通道,標誌著運河正式開通。
曹錕就任大總統
1923年6月初,直系軍閥驅逐了大總統黎元洪,按憲法應由國會選舉總統。由於國會不受曹錕控制,他通過賄選手段,最終於10月5日當選大總統。10月10日,曹錕正式就任。
故宮博物院首次對外開放
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前舉行開院典禮,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北伐軍攻克武昌
北伐軍在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結束了為期40天的圍攻。守軍河南第三師開城投降,武昌三鎮被北伐軍佔領,取得兩湖戰場的勝利。
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在1926年10月10日正式開放,館內展出了豐富的歷史文物。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八名女戰士在抗日戰爭中為了掩護部隊突圍,最終在烏斯渾河跳江殉國。
《國共雙十協定》簽署
在重慶曾家岩桂園張治中寓所,國共雙方簽署了《國共雙十協定》,內容包括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政治民主化、國民大會、人民自由、黨派合法、特務機關、政治犯釋放、地方自治、軍隊國家化、解放區地方政府、奸偽問題及受降問題等。
第18屆奧運會在東京開幕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在東京開幕,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參賽運動員5,151人。比賽於10月24日閉幕。
《海牙公約》生效
1980年10月10日,我國正式加入《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以保障民用航空安全。
韓國客輪海難
1993年10月10日,韓國一艘客輪因超載和惡劣天氣沉沒,導致200餘人遇難。
其他事件
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誕辰
1980年10月10日,趙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