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談異聞-妖怪異聞錄

御白樣:日本東北的養蠶與馬神信仰起源與傳說解析

御白樣(日語:おしら様、おしらさま、お白様、オシラ様、オシラサマ),又稱「養蠶神」,是日本東北地區的民間信仰神祇,廣泛被視為蠶神、馬神與農業之神。信仰遍佈青森縣、岩手縣、茨城縣,甚至延伸至九州與宮城縣北部。各地稱呼不一,如御白神(オシラガミ)、御白佛(オシラホトケ)、カノキジンジョウ(由桑木製成的人偶)等。

起源與傳說

馬與少女的愛情悲劇

根據東北地區流傳的故事,一位農家少女與家中飼養的馬情感深厚,甚至結為連理。父親得知後憤怒,將馬吊死於樹上。少女悲痛地擁抱馬屍哭泣,父親更加震怒,砍下馬首。少女見狀跳上馬首,與之一同飛升天空,成為御白樣的原型。

民間傳說採集者佐佐木喜善在《聽耳草紙》中記載,少女後來託夢教導父母以桑葉餵養蠶,蠶吐絲成繭,此即養蠶技術的起源。這也說明御白樣常由馬首與少女頭部組成,被奉為蠶神與馬神。

青森津輕的「風箏」傳說

津輕地方另有一則故事:一名盲人在鞍部空屋過夜時唱歌,忽聞女子唱和,自稱「風箏」。翌日盲人返村後暴斃,女子現身宣稱凡聽過其名者皆須沉死於沼澤。村民恐懼,在鞍部周圍設鐵柵阻止其歸返。風箏後來死亡化為蛇,村人遂將盲人與風箏一同祭拜為御白樣。

神像與祭祀

神像製作

御白樣神像多以30公分左右的桑木雕刻,繪製馬首或人面後覆以多層布衣。有的神像穿著貫頭衣,頭戴布巾,成對供奉(如馬與女孩、男女成雙)。最古老的神像為1525年製於青森縣九戶郡種市町,次為1574年岩手縣下閉伊郡新里村與川井村所製。

命日與祭典儀式

御白樣的祭祀日稱為「命日」(日語:めいにち),在農曆1、3、9月的16日。當天,家戶會將神像供於神棚,換上新衣(儀式名為「オセンダク」),由女性長輩吟唱「御白祭文」,內容多講述養蠶緣起。少女則手持神像繞行宅內。

部分地區由盲眼巫女或潮來擔任主祭,手持神像吟誦經文並跳舞,有如神靈附體(起乩)。青森縣弘前市坂元的久渡寺則於每年5月15日舉行「大白羅講」祭典。

吟唱內容包含「金滿長者物語」、「栴檀栗毛」、「岩木山一代記」等語句,據說與坂上田村麻呂所祀的猿賀神社相關。

信仰意義與禁忌

御白樣起源於山神信仰,亦被認為能保護孩童、牲畜、養蠶業、婦女病與農耕。此外,《遠野物語拾遺》記載,東北獵人出發前會持神像旋轉,馬首所指即為吉地。御白樣還傳說能預知災難,如火災與地震。

信仰中有諸多禁忌,如祭品不得含肉類或蛋、病重者不得拜祭,否則可能臉歪嘴斜。中斷祭祀或供品粗糙則屬大忌。

御白樣
おしら様
養蠶神
馬神
日本民間信仰
日本神祇
東北文化
青森傳說
岩手信仰
農業神
民俗學
柳田國男
遠野物語
日本祭典
信仰禁忌
神像製作
神隱少女
宮崎駿靈感
山神信仰
女巫文化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