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7日)

孫中山被推選為非常大總統

1921年4月7日,廣州召開國會兩院非常會議,222名議員出席,由林森主持。會中決議廢除軍政府,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並推選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這標誌著護法運動取得階段性成果,也為國民政府後續的統一事業奠定基礎。

台兒莊大捷,正面戰場首次勝利

1938年4月7日,國軍成功擊退日軍,台兒莊戰役勝利結束。此前,李宗仁指揮第五戰區部隊在山東臨沂與台兒莊抵抗日軍進攻。台兒莊位於徐州東北,是運河交通咽喉,自3月24日起爆發激戰。磯谷師團猛攻三晝夜,國軍傷亡慘重但堅守城內。

4月4日夜,孫連仲部隊死守陣地,李宗仁堅持「勝負之數決定於最後五分鐘」。4月6日,湯恩伯部隊出現在日軍背後,國軍全線反攻。隔日戰役結束,殲滅日軍兩萬餘人,重創敵軍士氣,亦成為抗戰期間正面戰場的首次大捷。

鄧小平被撤職,天安門繼續戒嚴

1976年4月7日,「四五事件」發生後,中共中央任命華國鋒為第一副主席及國務院總理。同時,毛澤東下令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僅保留黨籍。天安門廣場持續戒嚴,中山公園封閉,政治氣氛轉為緊張。鄧小平再次遭貶,直至隔年才復出。

盧旺達爆發種族屠殺,百萬人喪生

1994年4月7日,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遇刺隔日,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爆發全面衝突,數日內迅速演變為大規模屠殺。全國陷入腥風血雨,百日內估有100萬人死亡,200萬人流亡海外。7月19日,圖西族主導的愛國陣線組成新政府,內戰才告平息。

草山行館遭火焚毀,疑涉縱火

2007年4月7日,台北陽明山草山行館凌晨發生火災。該行館建於日治時期,原供裕仁皇太子使用,後成為蔣介石總統官邸與避暑住所。火災發生時,保全系統於0時13分發出警訊,消防隊30分內抵達現場,但建物已全面燃燒。

消防單位調查後指出,火勢從外部蔓延進入,研判不排除有人縱火。行館為歷史建築,其焚毀引發廣泛關注。

吳伯雄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2007年4月7日,國民黨舉行主席補選。前代理主席吳伯雄以15萬6千餘票勝出,壓倒性擊敗對手洪秀柱的2萬3千多票。吳伯雄承諾推動黨內整合與基層溝通,帶領國民黨邁向團結穩健之路。

波黑共和國獨立獲歐盟承認

1992年4月7日,歐洲共同體正式承認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為獨立主權國家。此前波黑在公投後宣布獨立,隨即陷入族群衝突,塞族、波族、克族三方交戰,引爆長達三年的波黑內戰。

柏林授權書通過,全球氣候行動啟動

1995年4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一屆締約方大會(COP1)於德國柏林落幕,116個締約國代表通過《柏林授權書》,同意開啟溫室氣體減量談判。此舉為後來的《京都議定書》奠定法律與談判基礎,全球氣候行動正式起步。

日本戰艦「大和」被美軍擊沉

1945年4月7日,世界最大戰艦「大和號」在執行自殺式任務前往沖繩途中,遭美軍艦載機重創並擊沉,艦上逾3,000人喪生。「大和」的沉沒象徵日本帝國海軍走向終結,也是二戰末期太平洋戰局的重要轉捩點。

汽車巨人亨利.福特逝世

1947年4月7日,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辭世,享壽83歲。他發明汽車流水線,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使汽車普及於平民,徹底改變20世紀交通模式與生活型態。福特一生也是企業與技術創新的典範人物。

胡娜事件導致中美體育交惡

1983年4月7日,中國女子網球選手胡娜於赴美參賽期間,申請政治庇護獲准。中共體總隨即宣布中止當年中美體育交流計畫。該事件引發中方強烈不滿,也導致雙方體育關係陷入停滯,成為冷戰時期的重要體育外交事件。

蘇聯核潛艇沉沒,42人罹難

1989年4月7日,蘇聯「邁克」級核潛艇K-278「共青團員號」在挪威海域失火後沉沒。事故共造成42名官兵罹難,僅27人生還。此事件引起對潛艇安全與海洋核污染的廣泛關切。

丹麥渡輪大火,150餘人罹難

1990年4月7日凌晨,丹麥「斯堪的那維亞之星」號渡輪於北海斯卡格拉克海峽發生火警並引發爆炸。災難共造成逾150人死亡,是北歐歷來最嚴重的海難之一。事後關於縱火與船安管理的質疑持續多年未解。

維蘇威火山爆發,數百人喪生

1906年4月7日,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與熔岩覆蓋多個村落,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流離失所。這場災難促使歐洲各國加強對火山活動的科學研究與災害預警系統的建設。

孫中山 鄧小平 天安門
草山行館
日本
大和號
四五事件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