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術的起源
中國煉丹術起於 戰國時期(約2500年前),與冶煉青銅、煉鐵技術的高度發展有關。古人認為既能煉出金屬,也能煉出長生不老的「仙丹」。
煉丹家幻想「千年之氣,一日而足」,將各種藥物封於鼎中加熱,以期提煉出金銀,並進一步煉製出能長生不老的「金液」給人服用。這便是早期 丹金術 的起源。
古代長生不老信仰源於神話:如「后羿射日」後得長生藥,被嫦娥盜服飛升月宮;仙丹具體成分未詳,但《列仙傳》記載服用的仙丹包含 丹砂、雲母、玉、代赭石、松子、桂等礦物與草木。
皇帝們的長生執念
秦始皇的追求
秦始皇(前259–前210)求長生不老藥極為瘋狂,派徐巿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入海尋仙求藥,但最終活到49歲,帝國僅傳二世即亡,成歷史諷刺。
漢武帝的轉念
漢武帝(前156–前87)亦長期尋仙求藥,20餘年採芝藥無果,晚年終悔悟說:
「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
並提出「節食服藥少病而已」,成為他長壽(活到70歲)的要因。
淮南王與道教介入
西漢淮南王劉安曾召集千餘方士煉丹並撰《淮南子》,道教創辦者張道陵亦精於煉丹,使煉丹術在東漢末年完全被道教壟斷,煉丹方士轉為道士執行。

唐朝:煉丹術的鼎盛與死亡潮
唐朝是煉丹術的高峰,也是 因服仙丹致死皇帝最多的朝代。由於唐王室自認道教老子為祖,推崇煉丹不遺餘力。唐太宗、唐玄宗親自延攬方士煉丹煉金。
唐代因服仙丹而死亡的皇帝有:
- 唐太宗
- 唐憲宗
- 唐穆宗
- 唐敬宗
- 唐武宗
- 唐宣宗
(中毒皇帝不計其數)
文化名人也盲從煉丹潮,如李白、白居易、韓愈、元稹、杜牧等亦涉足服食仙丹,最終「或疾或暴夭,悉不過中年」,與權貴一同踏上不歸路。
為何仙丹反成催命符?
煉丹所用原料多為 砷、汞、鉛 製劑,服用後中毒、發病甚至死亡,猶如古代「吸毒潮」。
三國何晏服「五石散」成風,內含砷劑使服用者發熱難耐需泡冷水解熱,掀起服石風潮;後來煉丹家又煉出砒霜(砷的氧化物),服用更方便,卻導致更多中毒死亡事件。
據傳 明成祖朱棣、清世宗胤禎 也因服仙丹中毒身亡。
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痛斥煉丹求仙為「妄說」:
「血肉之軀,水谷為賴,何能堪此金石重墮之物?」
煉丹術的意外貢獻:火藥與化學
儘管煉丹術在追求長生不老上走向歧途,但在實踐過程中:
- 發現 硝石、硫磺、木炭混合燃燒與爆炸,發明火藥(唐末,約808年)。
- 掌握氧化、還原、金屬置換(將鐵置入硫酸銅溶液置換出銅),應用於宋代生產。
- 唐代應用水銀、錫與銀製作牙齒填充劑,比歐洲早1000年。
- 用水銀配豬油製藥、作利尿劑,也早於歐洲近千年。
中國煉丹術透過阿拉伯傳入歐洲,啟發阿拉伯與歐洲煉金術,進而演化成 現代化學的基礎。可惜中國自滿保守,未能持續在科學道路上領先。
結語:迷信與科學的啟示
中國煉丹術是歷史上追求不死幻想的縮影,也是對人性貪婪與愚昧的警醒。然而,煉丹術同時孕育了化學與火藥的發現,成就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一環。
在追求健康長壽的今天,我們更應明白:
✅ 理性看待生命有限性
✅ 珍惜健康生活方式
✅ 尊重科學而非迷信虛妄
才是真正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