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於1844年2月派專使顧盛率三艘軍艦抵達澳門,並於同年7月3日脅迫兩廣總督耆英簽訂《望廈條約》,共34款,附有《海關稅則》。這是中美之間首個不平等條約,內容包括領事裁判權、固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忌恨李世民功高震主,屢次設計謀害他。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在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支持下於皇宮北門玄武門設伏,親射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北韓軍隊越過北緯38度線,向南韓發動全面進攻,迅速佔領春川、開城等地,逼近漢城(今首爾),正式引發韓戰。
1927年5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在湖南長沙爆發「馬日事變」,軍長何健授意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展開清共行動,大規模逮捕並殺害共產黨人及親共人士,數百人遇害。
1904年5月15日,清政府致函瑞士紅十字會,正式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聯約。5月24日,撥款10萬兩白銀作為創會經費。在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拒絕承認中國人道船隻的紅十字地位,引發國內不滿。
1928年4月7日,蔣介石於徐州誓師,宣布啟動北伐軍對北方軍閥的總攻。4月9日,第一集團軍總指揮劉峙率部北上,由津浦鐵路正面發動主攻,同時派曹萬順、陳焯、夏鬥寅等率右翼部隊進攻膠濟線,方振武領軍左翼進攻濟寧。4月20日濟寧告捷,隨後張宗昌殘軍退向泰安。
1948年4月19日,國民政府於南京召開行憲國民大會第十三次會議,選出蔣介石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的第一任總統。這是自《中華民國憲法》於同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後的首次總統選舉,具有象徵性意義。
1955年4月18日,現代物理學之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享壽76歲。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揭示時空與質能的全新觀點,後於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徹底顛覆人類對宇宙重力的認知。
2010年4月5日清明節,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在網絡上公布了2008年四川512地震中遇難學生的名單,共5,212人,作為「2010清明祭」的一部分,呼籲社會正視真相,並悼念因「豆腐渣」校舍倒塌而失去生命的孩子們。